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望月应魏王教

标题包含
奉和望月应魏王教
层轩登皎月,流照满中天。色共梁珠远,光随赵璧圆。 落影临秋扇,虚轮入夜弦。所欣东馆里,预奉西园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登上高楼赏月,明亮的月光洒满夜空。月色与宝石相辉映,光辉如同宝玉般圆润。月亮的影子落在秋天的扇子上,这虚幻的影像如同一把琴弦上的夜曲。令人愉悦的是在这座东边的别墅里,提前欣赏到了西园的美丽景色。
去完善
释义
1. 层轩:高大的楼宇。轩,高。 2. 流照:流动的光线。照,光线。 3. 中天:天空的中央。 4. 梁珠:比喻明亮的光芒。梁,房梁;珠,珠子。 5. 赵璧:古代的赵国,以制造美玉著称。此处借指优美的玉器。 6. 落影:光影的落下。影,光影。 7. 秋扇:秋天的团扇。扇,团扇。 8. 虚轮:朦胧的月光。虚,朦胧;轮,月亮。 9. 夜弦:夜晚的弦乐。弦,弦乐器。 10. 东馆:此处应该指的是皇宫东侧的宫殿。 11. 西园:皇宫西侧的园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赏月时的情景与感受,以表达其对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开篇“层轩登皎月,流照满中天”两句,通过对“层轩”和“皎月”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登高赏月的情景,月光洒满天空,给人带来无尽的温暖。紧接着,“色共梁珠远,光随赵璧圆”,诗人以梁珠、赵璧比喻月光的璀璨与美好,传达出月光与珠宝相映生辉的意境,深化了赏月之景的壮丽之感。 诗人进一步用“落影临秋扇,虚轮入夜弦”来刻画月亮投影于秋扇上,以及月轮犹如美妙的音乐般渗入夜晚的景致,凸显了月色的美丽和音乐的动听,同时也暗示出时光流逝。结尾处,诗人表示高兴能陪伴在魏王身边,共同度过这样美好的时光,意味着他与魏王之间的深厚友谊。整首诗语言优美,结构严谨,通过对月色和音乐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奉和望月应魏王教》是唐代著名诗人褚亮的作品。在武则天时代,褚亮因才学出众而被誉为“才子”。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唐高祖的宰相,后来被贬至地方,最后在唐玄宗时期得以平反。他的诗歌多抒发了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时间方面,此诗作于唐朝初期,时值武则天的统治时期(655-705年)。这一时期,武则天一方面积极推行文化教育政策,选拔人才;另一方面大力打压异己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这首诗歌中,褚亮通过描绘月圆之景,表达了对理想社会和谐、公正的追求。 在人生际遇方面,褚亮作为才子,深受皇帝的赏识。然而,他也曾因政治斗争而遭到贬谪。这种人生起伏的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这首诗中,他以月亮的圆缺喻示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在时代背景方面,唐朝初期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复杂的时代。褚亮所处的年代,正值武则天的统治时期,她凭借智慧和能力,逐步稳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与此同时,她大力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选拔人才,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褚亮诗歌创作的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