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御史韦大夫喜霁之作

标题包含
和御史韦大夫喜霁之作
晴天度旅雁,斜影照残虹。 野净余烟尽,山明远色同。 沙平寒水落,叶脆晚枝空。 白简光朝幰,彤驺出禁中。 息驾游兰坂,雕文折桂丛。 无因轻羽扇,徒自仰仁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晴朗的天空下,大雁南飞,斜斜的影子映照着残留的彩虹。 原野一片静谧,烟雾已经消散殆尽,远方的山色明亮而一致。 沙滩平坦,寒冷的河水下落,夜晚的树枝因为叶子掉落显得稀疏。 白色的简牍映照在车幔上,红色的马队从皇宫中驶出。 停止驾车来到兰花生长的小坡,弯曲的纹路如同雕刻的纹理,又如折桂丛中的一抹亮丽。 没有合适的轻薄羽毛扇子,只能独自仰望仁者之风。
去完善
释义
1. 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2. 旅雁:指离群的鸿雁; 3. 余烟:指残留的烟雾; 4. 沙平:沙滩平坦; 5. 白简:古代官吏使用的竹制手板,用于记事或指挥下属; 6. 光:照耀; 7. 朝幰:朝臣的车子; 8. 彤驺:指皇家马匹; 9. 禁中:皇宫内廷; 10. 息驾:停车休息; 11. 兰坂:种植兰花的地方; 12. 雕文:雕刻精美的花纹; 13.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14. 无因:没有办法; 15. 轻羽扇:轻轻挥动的羽毛扇; 16. 徒自:白白地,自己; 17. 仰:敬仰,尊敬; 18. 仁风:仁爱之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韦大夫一起欣赏雨后天晴的美景时的愉悦心情。诗中分别展示了雨后初晴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通过描述旅雁、斜影、残虹、烟雾消散后的原野、山明的景色以及秋意盎然的树林景象,诗人表达了欣喜欢愉的情感。同时,诗人还借由白简光朝幰、彤驺出禁中的描写,烘托出韦大夫的高贵地位。最后,诗人以息驾游兰坂、雕文折桂丛等画面作为结尾,进一步凸显了此景的美好及观赏者的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和御史韦大夫喜霁之作》是唐代著名诗人褚亮创作的一首诗歌。创作时间大致在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正是唐朝政治稳固、经济繁荣的黄金时期。 褚亮本人曾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担任翰林学士,后来因故被贬为地方官。唐太宗继位后,重新启用褚亮,任命他为御史大夫。这首诗歌便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在这个时期,唐太宗积极推行一系列政策,如重视农业生产、推广文化教育、加强国防建设等,使国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褚亮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心情愉悦,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天气放晴的喜悦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