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赋得蜀都

标题包含
赋得蜀都
列宿光参井,分芒跨梁岷。 沈犀对江浦,驷马入城闉。 英图多霸迹,历选有名臣。 连骑簪缨满,含章词赋新。 得上仙槎路,无待访严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星辰的光辉照耀在夜空,芒角的光芒跨越了山丘与平原。 沉潜的犀牛隐身在江边,四匹骏马奔腾入城郭。 英明的君王留下了许多霸业的足迹,历代选拔出的都是有名望的臣子。 骑马的队伍络绎不绝,其中穿插着官员和武士。他们的风采如同刚刚装裱好的图画,光彩照人;而那些富于才情的文人墨客则纷纷献上了辞藻华美的诗篇。 通往神仙的道路已经被发现,我们不必再去寻访严遵这样的得道高人。
去完善
释义
1. 列宿:指众星。 2. 井:即“井宿”,星官名,属玄武七宿之一。 3. 分芒:光芒分散。 4. 梁岷:古代蜀地的山名,为岷山、梁山二山合称。 5. 沈犀:《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秦昭王时司马错伐蜀,教张仪筑成都城,发兵伐楚。张仪北游汉中,亡归咸阳。秦惠文王时始有蜀地。此处指秦国攻打蜀地。 6. 江浦:长江边。 7. 驷马:形容车辆众多。驷马桥在四川省成都市东北。 8. 城闉:城门楼。 9. 英图:雄伟的业绩。 10. 多霸迹:指许多雄才大略的君主和将领在这里留下足迹。 11. 历选:经挑选或选拔的过程。 12. 有名臣:指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将。 13. 连骑:形容车马连绵不绝。 14. 簪缨:簪与缨,古代官员的冠饰。 15. 满:指人数众多。 16. 含章:《尚书·禹贡》中,“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逾于碛石,至于山,逾于旱山石楼,则至矣”,此处的“含章”指的是含有吉祥征兆之意。 17. 词赋新:指辞藻华丽的新篇章。 18. 上仙槎路:比喻升天成仙的道路。 19. 无待访严遵:不需要去拜访严遵这样的仙人。
去完善
赏析
《赋得蜀都》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蜀都的繁荣景象和英雄人物。诗人以星辰比喻繁华的都市,展现了蜀都的辉煌与壮观。同时,诗中还提到了许多著名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如英图、霸迹、名臣等,这些元素使得蜀都在读者的心中更加生动立体。 在诗歌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蜀都的美好向往和无待探访的愿望,展现了对蜀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是描写蜀都的一首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得蜀都》是初唐诗人褚亮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蜀都的繁荣景象和历史文化底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之情。创作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此时正值唐代初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创作这首诗时,褚亮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曾是隋朝的官员,后投降唐朝,成为唐太宗的重要辅佐大臣之一。这一时期,褚亮在政治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皇室和其他权臣的压力。这种矛盾的心态可能促使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 唐初,四川地区作为中国的西南重镇,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这一时期,蜀都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诸葛亮、杜甫等著名文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使得蜀都成为了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这些时代背景知识可能是褚亮创作《赋得蜀都》的原因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