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云半阁

标题包含
云半阁
老僧开竹阁,缥缈倚城西。松际日初上,窗间云渐低。经教童子读,法说众生迷。不是高贤至,寻常懒下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何绛,字叔清,号东廓,明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何景明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对何绛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绛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和尚打开竹子阁楼,悠然自得地靠在城西的地方。太阳正从松树的边际缓缓升起,窗外的云朵渐渐落下。老僧让小孩子读经书,讲述着众生迷惑的法理。如果不是有高尚的人到来,平常的时候他也不会轻易下楼。
去完善
释义
1. 云半阁:描述的是一个环境优雅的楼阁。 2. 老僧:年老的僧人,此处指的是寺庙的住持或者主持日常事务的高僧。 3. 开竹阁:打开竹子制作的楼阁。 4. 缥缈:形容物体虚无不定、若有若无的状态。 5. 倚城:靠在城市的边沿或附近的地方。 6. 松际:松树之间,即松树之间的空间。 7. 日初上:太阳刚升起来的意思。 8. 窗间:窗户之间,表示窗户相对的位置。 9. 云渐低:云朵渐渐降低的意思。 10. 经教:教育经书的知识。 11. 童子:年龄较小的男孩子,一般指未成年的人。 12. 法说:通过讲述佛教教义来启迪世人。 13. 众生:佛教术语,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14. 高贤:道德高尚、才能卓越的人。 15. 懒下梯:懒得走下楼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禅宗寺庙生活画卷。首句“老僧开竹阁”中的“竹阁”是禅宗僧侣修行的地方,象征着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静。接着的“缥缈倚城西”则暗示了寺庙地理位置的优越和环境的清幽。 接下来两句“松际日初上,窗间云渐低”以清新的笔触展现了早晨的阳光透过松树林洒向大地的美景,以及云彩逐渐消散的过程,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与生机。 “经教童子读,法说众生迷”描述了寺庙中的日常活动,僧侣们通过讲授佛经引导孩童走向正途,为世人解惑。最后两句“不是高贤至,寻常懒下梯”表达了对高人贤达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整首诗意境悠远,禅意浓厚,既展现了寺院的宁静祥和,又凸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半阁》这首诗出自清朝诗人何绛之手,大约在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年)。此时正值清朝鼎盛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 诗人何绛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在科举考试中,他曾屡试不第,这对他的心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写作,用自己的才华抒发心中的感慨。 在他的时代,文学界普遍推崇骈文和古文,而诗歌的地位相对较低。然而,何绛始终坚持自己的诗歌创作,他认为诗歌是一种能够直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富有哲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