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四明决狱由宁海道中

标题包含
四明决狱由宁海道中
山童首少发,石老脊多骨。 上犹剑戟关,下没沙碛窟。 曾无好步行,常有失足惊。 前若逢峻拒,后如迫使倾。 所幸甚艰难,平生备尝试。 险阻谁能知,乾坤元简易。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山上童稚头还未长全头发,大石头已布满岁月的痕迹。 向上的路上有像剑戟般峭立的关卡,向下的地方是沙石形成的深洞。 没有一条顺畅的路,时常在一步之差的地方心惊胆颤。 前面似乎遇到险峻阻碍,后面又好像被逼入绝境。 还好一切不过是暂时的困境,我已经无数次经历过类似的情形。 没有人知道其中的艰难险阻,其实世界本来就很简单。
去完善
释义
1. 《四明决狱由宁海道中》:这是一首描绘作者在宁海道中经历的诗篇。四明是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地区,四明决狱是指当时在此地的审案事件。 2. 包恢:字宏父,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曾在宁海道中担任审案职务。 3. 山童首少发,石老脊多骨:描述沿途的自然环境,山童代表山头,石老指岩石,这句话是说山路险峻,山石嶙峋。 4. 上犹剑戟关,下没沙碛窟:形容山路险恶如同刀兵般陡峭,又似沙漠般的沙砾堆积。 5. 曾无好步行,常有失足惊:表达行路艰险,要时刻警惕不失去平衡。 6. 前若逢峻拒,后如迫使倾:形容道路艰难,前行之路要步步为营,身后之危也不能忽视。 7. 所幸甚艰难,平生备尝试:表明诗人面对困难依然能克服的心态。 8. 险阻谁能知,乾坤元简易:表示即使面临艰难险阻,但天下事其实有简单的规律可循。
去完善
赏析
《四明决狱由宁海道中》以“山童”和“石老”为起点,展现了一个艰险莫测的自然景象。在这个环境中,作者经历了无数的困苦与挫折。然而,正如诗中所言:“险阻谁能知,乾坤元简易。”这表达了诗人坚持到底的信念,相信无论多么艰难的困境,在乾坤之间都存在着简单的道理。这首诗歌是包恢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通过描绘自然之险展现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明决狱由宁海道中》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包恢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后期,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此时,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南宋的对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 诗人包恢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因此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这段时间里,包恢被任命为四明的提点刑狱使,负责审理案件,维护社会秩序。在前往宁海道途中,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描绘旅途艰辛的诗篇。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岌岌可危,金朝的威胁始终存在。然而,南宋朝廷内部却存在着严重的腐败和奢侈之风,这让包恢感到非常痛心。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同时,他也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有着深刻的认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一些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