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写神丘照堂

标题包含
赠写神丘照堂
尝观孝子图,画子事母事。 闻君画最工,事母孝亦至。 人称汝画奇,未知事母慈。 我今为拈出,欲以励孝思。 画不在丹青,照不在眼睛。 方寸不可乱,昭昭在心明。 画到精一处,人人定相如。 但疑心本一,奚为面差殊。 我心犹赤子,我貌极老衰。 君虽欲画我,安能作婴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看过一幅名为《孝子图》的画,画中描绘了儿子照顾母亲的故事。听说你绘画技艺精湛,对母亲的孝心也极为真挚。大家都称赞你的画作神奇,却并不了解你对母亲的关爱和照顾。现在我要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希望激励大家对父母尽孝的心意。 绘画的技巧不在于画笔,观察的能力不在于眼睛,关键在于内心的一片清净。画家只要用心细致,每个人都会在画面上呈现出自己的样貌。只因为人心原本相同,所以面貌才会千差万别。我的心还像孩童一样纯真,而我的容颜却已经苍老憔悴。即使你竭力想画出我的模样,也无法让时光倒流,让我重新拥有孩童般的面容。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赠写神丘照堂》:题名为“赠写神丘照堂”的诗。赠写神指赠送给擅长绘画的人。 2. 包恢:南宋末年的文人,字宏父,号芝庭。 3. 尝观孝子图,画子事母事:我曾经看过一幅描绘孝子的图画,图中描述了子女照顾母亲的事情。 4. 称汝画奇,未知事母慈:大家都称赞你的画作奇特,但我不知道你是否也能把对母亲的孝顺之情表现出来。 5. 我今为拈出,欲以励孝思:现在我为你指出这一点,是为了激励大家孝敬父母的心情。 6. 画不在丹青,照不在眼睛:真正的高超技艺不在于绘画的技巧和观察力。 7. 方寸不可乱,昭昭在心明:人的内心要保持平静清晰,这样才能真实地表现生活。 8. 画到精一处,人人定相如:当画家把作品绘到最高境界时,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形象。 9. 但疑心本一,奚为面差殊:人们的内心其实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他们的面貌会有所不同呢? 10. 我心犹赤子,我貌极老衰:我的心还是如同孩子一样纯真,但是我的外貌已经极度衰老了。 11. 君虽欲画我,安能作婴儿:你虽然想要把我画出来,但是你怎么能够画出我的童稚之态呢?
去完善
赏析
《赠写神丘照堂》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诗人包恢对于画作的独到见解。诗中提到了一位擅长绘画的人物——丘照堂,他画的孝子图非常生动,将孝道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人们只称赞他的画作技艺高超,却忽略了他在现实生活中对母亲的孝敬。因此,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来提醒人们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孝道。 在诗歌的第二段,诗人指出绘画的真正关键在于内心的情感和信仰,而非外在的技巧。他认为画家的内心必须纯净,才能够将真情实感表现在画作上。同时,诗人还提到,当画家能够专注在一件事物上时,他们的作品将会具有强烈的影响力,使观众产生共鸣。 在接下来的几段中,诗人通过比喻说明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保持心境平和、心无杂念。他认为只要内心坚定,即使面貌有所差异,也能够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诗人最后以自己为例,表达了对自己内心的真诚与善良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丘照堂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做到这一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写神丘照堂》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包恢创作的一首题赠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64年左右,正值南宋末期的战乱时期。 在这一时期,包恢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如提举广东市舶、户部侍郎等,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文学才能。然而,当时国家局势动荡,金兵不断南侵,朝廷内部矛盾重重,这些都让包恢感到忧虑和不安。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民族矛盾激化,百姓疾苦日益严重。同时,南宋朝廷的腐朽统治和官场黑暗也使包恢深感痛惜。在这种环境下,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友人的勉励。 在《赠写神丘照堂》一诗中,包恢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丘照堂的高超画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之情。同时,诗人也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包恢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