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合皂李仲章以省轩求诗
心之精明,不远伊迩。
胸中若正,瞭焉眸子。
举目有证,莫切于视。
孰名曰省,少目取义。
目当少时,湛湛精睟。
其光神全,其见专致。
老目为耆,则与少异。
非徒以目,而分老稚。
惟目如少,有可取譬。
实省在心,省当如是。
如开双明,洞见万类。
心难常存,省不可替。
心难常觉,省不可离。
心本善者,孰非纯懿。
心不善者,孰非私利。
省与不省,善恶关系。
省者如醒,不省如醉。
省者如寝,不省如寐。
省者如活,不省如毙。
果能自省,卓然奋励。
暗室不欺,屋漏不愧。
如目万象,无有掩蔽。
一不自省,冥然罔记。
外物交引,内无纷炽。
如目老昏,无非障翳。
二者相远,宜知敬忌。
聂君少年,有目可贵。
以省名轩,轩豁无滞。
惟道无穷,要在远诣。
惟言多穷,要履实地。
惟难有常,勉无失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内心明察,不论远近。
胸怀正直,目光澄澈。
放眼观察,莫过于视。
谁称为省,从少中悟。
视力年少时,明亮如洗。
光明完整,专注不移。
老年视力,与少年异。
并非仅凭眼睛,区分老少。
惟有眼光如初,可供比喻。
确实在于内心,省悟应当如此。
犹如双眼开启,洞察万事万物。
心灵难以长存,省悟不能代替。
心灵难以时刻警觉,省悟不能分离。
心灵原本善良,谁非纯洁美好。
心灵不善之人,谁非自私自利。
省悟与否,关乎善恶。
省悟者如同清醒,未省悟者如同醉酒。
省悟者如同睡眠安稳,未省悟者如同沉睡不醒。
省悟者如同充满活力,未省悟者如同行尸走肉。
若能自我反省,必然奋发向前。
即使独处无光,也能无愧于心。
如同观察万象,无所隐藏。
一旦不知自省,便会陷入混沌。
外界事物牵引,内心也不混乱。
如若眼神昏花,无非是受到蒙蔽。
两者相差甚远,应有所敬畏。
聂君年轻,眼力可贵。
以省字命名书房,豁然开朗。
道德无穷无尽,关键在去远方追求。
言语无法详尽描述,关键在于脚踏实地。
艰难困苦时常有变,努力不懈以防跌倒。
去完善
释义
《临江合皂李仲章以省轩求诗》的注释如下:
1. 心之精明,不远伊迩:这句意为心灵的清明并不远离我们。其中“伊迩”指近处。
2. 胸中若正,瞭焉眸子:这句描述心灵端正的人,眼神清晰明亮。
3. 举目有证,莫切于视:这句表示观察周围的事物是重要的证据来源,没有比视觉更直接的感知方式。
4. 孰名曰省,少目取义:这句话中的“省”字含义是从观察自己开始并思考,用眼睛看事物来理解事理。
5. 目当少时,湛湛精睟:这句形容年轻人明亮的眼神充满精神。
6. 老目为耆,则与少异:这句表达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眼神有所不同。
7. 心难常存,省不可替:这句话表示内心难以长期保持清醒,但自我反省是不能替代的。
8. 心难常觉,省不可离:这句话表示内心难以时刻保持警觉,但是自我反省不能离弃。
9. 如开双明,洞见万类:这句形象地表达了通过自省洞察一切事物的道理。
10. 暗室不欺,屋漏不愧:这句话描述了在无人之处也能做到无愧于心,光明磊落。
11. 如目万象,无有掩蔽:这句表示自省就像观察万物一样毫无遮蔽。
12. 一不自省,冥然罔记:这句话描述了如果自己不反省,就会不知不觉陷入迷茫。
13. 聂君少年,有目可贵:这是说聂君年轻,拥有宝贵的眼光。
14. 以省名轩,轩豁无滞:这里描述聂君用“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表明他的视野广阔且思路流畅。
15. 惟道无穷,要在远诣:这句话意味着道理是无穷无尽的,关键在于不断追求真理。
16. 惟言多穷,要履实地:这句话表示言语往往难以准确描述真理,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去实践。
17. 惟难有常,勉无失坠:这句话表示困难往往是变化无常的,勉励我们要不断努力,永不放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省察、审视心灵的哲理诗。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象征,深刻地揭示了“省”的内涵和价值。他认为人应该保持像年轻时那样清澈明亮的目光,这样才能洞察世事,明白自己的内心。“省”并非单纯指眼睛的视觉功能,而是关乎内心的审视和自我修养。
在诗中,诗人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省”:一是通过比较年轻和老年的眼睛,强调心灵洞察力的重要性;二是通过对比自省和不省的人,说明反省对于人性善恶的判断至关重要。此外,诗人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自省的价值——如醒来般清醒,如睡眠般安祥,如活着般活力四溢,而不是如死去般无所作为。
总的来说,这首诗强调了人们应该时刻保持警醒之心,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严格的自我审查,从而达到内心深处的光明澄澈。这不仅仅是对年轻人的期望,更是对所有人的教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合皂李仲章以省轩求诗》是南宋诗人包恢的一首作品。这首古诗创作于公元1259年,此时正是南宋晚期,距离南宋灭亡只有数十年。在这个时期,国家内外交困,北方的金朝已经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强大的元朝,对南宋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样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包恢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时曾习文练武,立志报效国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坚守节操,为民请命。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和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在诗中,包恢以“省轩”为题,寓意着反思自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的现实景象,如“山川依旧人民非,世事纷纷等聚沫”,揭示了时代的沧桑巨变和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此外,他还用“古来豪杰皆尘土,谁道华亭覆却船”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豪杰的敬意和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感慨。
总的来说,《临江合皂李仲章以省轩求诗》是包恢在南宋晚期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生活困境,同时也表达了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和责任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