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温州双峰寺

标题包含
温州双峰寺
两水旁流合,双峰对立分。 未窥龙鼻面,且过雁山门。 玉练泉流石,天低露湿云。 经过随分好,犹未副前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两条河流交汇,两座山峰耸立。 还没来得及看龙鼻洞的面目,就先经过了雁荡山的山门。 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天空低垂,露水湿润了云朵。 一路上的景色都很美,但还未能满足之前的期待。
去完善
释义
1.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 2. 双峰寺:位于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 3. 两水旁流合,双峰对立分:描述了双峰寺周边的地理环境,水流汇聚,双峰对峙。 4. 未窥龙鼻面,且过雁山门:意为还没有看到最精彩的部分,先路过雁山门。这里可能是指寺庙内的一处景点。 5. 玉练泉流石,天低露湿云:形容泉水如玉带般流淌在石头上,天空低垂,露水湿润了云朵。 6. 经过随分好,犹未副前闻:表示虽然这里的景色已经很美,但仍有许多美好的地方等待发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未窥龙鼻面,且过雁山门”一句表达了在游览双峰寺时未能尽览美景的遗憾,从而反映出作者对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的敬畏之情。同时,通过描绘“玉练泉流石,天低露湿云”的美景,表现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和谐安宁的氛围,传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信仰的向往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温州双峰寺》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包恢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256年前后。在包恢所处的时代,国家经历了战乱之后逐渐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突出,民生疾苦仍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恢在游历温州双峰寺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当时的包恢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他目睹了国家的动荡和百姓的痛苦生活,内心充满忧虑。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游历过程中对寺庙环境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中的"双峰"象征着艰难险阻,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而"万松"则象征人民的苦难和希望。 此外,包恢在游历双峰寺的过程中,也对僧侣们的生活进行了观察。他认为僧人应当修身养性,以慈悲为怀,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因此,这首诗也体现了他对僧人生活的思考和建议。总的来说,《温州双峰寺》这首诗是包恢在其人生阅历和国家现实背景下的感悟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民福祉的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