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时

标题包含
感时
忆昔未出身,索寞无精神。逢人话天命,自贱如埃尘。 君今才出身,飒爽鞍马春。逢人话天命,自重如千钧。 信涉名利道,举动皆丧真。君今自世情,何况天下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姚合(777年-843年),字大凝,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与贾岛并称“姚贾”。 姚合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以卖药为生。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歌创作。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回想过去尚未踏入社会时,内心充满落寞与无力。与人谈论命运时,觉得自己卑微如同尘埃。如今你已经步入社会,展现出潇洒的风采。与人谈论命运时,懂得自我尊重,分量重如千钧。追求名利的过程中,言行举止难免失去真实。现在你也了解世俗人情,更何况普天下的芸芸众生呢?
去完善
释义
1. 忆昔未出身:指作者年轻时还没有开始做官。 2. 索寞无精神:形容作者年轻的时候生活孤寂,没有活力。 3. 逢人话天命:作者遇见他人就会谈论命运之事。 4. 自贱如埃尘:认为自己的价值如同尘土一般渺小。 5. 君今才出身:指的是你现在刚刚步入官场。 6. 飒爽鞍马春:形容意气风发,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 7. 逢人话天命:仍然喜欢与他人讨论关于命运的话题。 8. 自重如千钧:十分珍视自己的名声与威望。 9. 信涉名利道:信奉的是追求功利的道理。 10. 举动皆丧真:行为举止都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11. 君今自世情:指的是你现在已经对世间的事情有了了解。 12. 何况天下人:更何况普通百姓呢?
去完善
赏析
《感时》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诗的第一部分讲述了一个尚未发迹的人,内心寂寞,精神不振,逢人就诉说命运的无奈,自轻自贱如同尘埃。而第二部分则描绘了一个已经发迹的人,气宇轩昂,英姿飒爽,同样逢人就谈论命运,却把自己看得很重,犹如千钧重担。 这两个人物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一种是对命运感到绝望,消极颓废;另一种则是相信自己,乐观积极。姚合通过对比这两种人生态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样,同时也提醒我们,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珍惜生命,追求真实的自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时》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845年。这一年是唐武宗会昌五年,朝政腐败,战乱频发,民生疾苦。姚合当时任监察御史,因亲眼目睹国家形势的恶化和人民生活的困苦,感慨万千,遂创作了这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 姚合的一生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直至四十四岁才中进士。他历任地方官吏,始终关注民间疾苦,体察百姓生活。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显示出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担当。 这一时期,唐朝内外交困,政治腐朽,宦官弄权,藩镇割据,民族矛盾尖锐。姚合身处乱世,深感朝廷无能、社会黑暗,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民众在战乱和贫困中的痛苦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关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