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僧

标题包含
送僧
梵王生别思,之子事遐征。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 三生尘梦醒,一锡衲衣轻。此去家林近,飘飘物外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牟融,字子优,东汉时期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外交家。 牟融年轻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学识,受到当时名士的赞誉。他曾担任博士,教授儒家经典。在学术上,他主张兼收并蓄,对各家学说都有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异域,有梵王的离别之情。他的孩子远离家乡,远赴他乡。在水雾弥漫的小舟上,他孤独前行,只有山间的云雾为伴。 经过漫长的旅程,他已经看透世事如梦,身上的一袭僧袍显得轻松自在。这次离去,离家园越来越近了,内心的情感也渐渐超脱于尘世之外。
去完善
释义
1. 梵王:佛教中地位较高的神祇,此处代指僧人。 2. 生别:生生世世的分别。 3. 思:思绪,情感。 4. 之子:这个人,这里指将要远行的僧人。 5. 遐征:遥远的征程。 6. 烟水:烟雾笼罩的水面,形容景色朦胧。 7. 浮杯渡:用木杯在水中漂浮前进的方法,这里是形容船只在水面上行驶。 8.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峰,形容山景壮观。 9. 只身:独自一人。 10. 三生:佛教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11. 尘梦:世俗的梦境。 12. 醒:醒悟,觉醒。 13. 一锡:一根锡杖,锡杖是佛教中的法器,用来探路、驱邪等。 14. 衲衣:僧人的袈裟。 15. 轻:轻便,轻松。 16. 家林:故乡。 17. 飘飘:飘逸,超凡脱俗的样子。 18. 物外情:超越世俗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送僧》这首诗描绘了僧人离开家乡、前往他乡修行的场景。首联“梵王生别思,之子事遐征”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的离别之情和即将远行之事的感慨。这里的“梵王”指的是佛教的教主,象征着宗教信仰的力量。颔联“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则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僧人舟行烟波之上、行走在云山间的过程,表达了僧人为了追求信仰而勇敢前行的精神。 颈联“三生尘梦醒,一锡衲衣轻”是诗人对僧人的赞美。这里的三生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表达了诗人认为僧人已经摆脱了世俗的烦恼,实现了人生的解脱。而“一锡衲衣轻”则是形容僧人简朴的生活和坚定的信念。 尾联“此去家林近,飘飘物外情”则是对僧人未来生活的期许。诗人认为,僧人在远方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体会到了超越世俗的情感。整首诗既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又赞扬了僧人对信仰的追求,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僧》是唐朝诗人牟融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在贞元时期,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 在这一时期,牟融是一位著名的文人和官员,他曾在朝廷担任要职,但因为性格刚直,多次遭贬谪。在贞元年间,牟融因不满权臣的腐败而辞官归隐,此后开始以诗文为伴,抒发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这段时间里,佛教在中国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与僧人有深厚的友谊。牟融也与一位僧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首诗就是他为送别这位僧人所作。在这首诗中,牟融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对友人品德和修行的敬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