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请上人
曲径遶丛林,钟声杂梵音。
松风吹定衲,萝月照禅心。
抚景吟行远,谈玄入悟深。
不能尘鞅脱,聊复一登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曲曲折折的小径环绕着茂密的树林,寺院的钟声与诵经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松树间吹过的清风让人内心宁静,而月光下攀附在松树上的藤蔓则照亮了人们对禅意的追求。在美好的景色中漫步,谈论哲理让人感悟深刻。尽管还不能完全摆脱世俗的烦恼,姑且还是来此登高望远吧。
去完善
释义
1. 曲径:弯曲的小路。
2. 丛林:佛教寺庙。
3. 梵音:佛教僧侣的诵经声。
4. 松风:松涛,风吹过松树的声音。
5. 定衲:僧袍。
6. 萝月:月光穿过藤萝的斑驳光影。
7. 禅心:佛教术语,指平静的心境。
8. 抚景:欣赏景色。
9. 吟行:边走边吟诗。
10. 玄:道教名词,指不可言说的神秘境界。
11. 谈玄:谈论宗教哲理。
12. 入悟深:理解感悟深刻。
13. 尘鞅:世俗的烦恼。
14. 脱:摆脱。
15. 聊复:姑且,勉强。
16. 一登临:短暂地登高赏景。
去完善
赏析
《访请上人》是一首描绘诗人拜访僧人时的所见所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宁静与清幽,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向往。诗的开头,“曲径遶丛林”一句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曲折小路环绕树林的画卷,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而“钟声杂梵音”则通过声音的描绘,传达出寺庙内庄严肃穆的气氛。
接下来的“松风吹定衲”和“萝月照禅心”两句,通过对松树、藤萝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形象地表现出了僧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心境平静。“抚景吟行远,谈玄入悟深”则是表达了诗人与僧人谈论哲理,渐渐领悟到更高层次的境界。最后两句“不能尘鞅脱,聊复一登临”表明了诗人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世俗的烦恼,但已经在这短暂的探访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访请上人》是唐朝诗人牟融创作的。诗的创作时间为唐贞元年间(785-805年)。此时牟融任侍郎之职,官运亨通。然而官场浮华使他渐生归隐之心,常向佛教禅宗求索人生哲理。
在这段时间里,牟融与诗僧请上人有深厚友谊。二人相互切磋诗词歌赋,以文字为依托抒发人生哲理。这时期,禅宗文化在长安盛行,使文人雅士们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求得心灵的解脱。
此外,唐朝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复苏繁荣,文人雅士们纷纷效仿先贤谈禅论道。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牟融访问请上人的故事与诗句自然流露出一种超脱凡尘、寻求精神家园的美好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