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张源

标题包含
寄张源
咫尺西江路,悲欢暂莫闻。青年俱未达,白社独离群。 曲径荒秋草,衡茅掩夕曛。相思不相见,愁绝赋停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牟融,字子优,东汉时期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外交家。 牟融年轻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学识,受到当时名士的赞誉。他曾担任博士,教授儒家经典。在学术上,他主张兼收并蓄,对各家学说都有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这短短的几句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描述自己生活中的种种情景和情感。首先,诗人提到了“咫尺西江路”,这表达了即使距离很近,但他们的心却相距甚远。接下来的两句“悲欢暂莫闻”和“青年俱未达”说明了年轻人都还没有到达理想的境地。接着的“白社独离群”则表现出了诗人孤独的心境。随后,诗人描绘了环境的寂寥:“曲径荒秋草”和“衡茅掩夕曛”,这意味着在荒凉的地方,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夜晚。最后两句“相思不相见”和“愁绝赋停云”表达出他们因为彼此思念而无法相见,这种悲伤的情感使他们无法创作诗歌。
去完善
释义
1.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这里指相隔不远。 2. 西江:长江下游的江西地区,这里指代张源所在的遥远地方。 3. 悲欢:快乐与悲伤的情感。 4. 暂莫闻:短暂地不要听闻。 5. 青年:年轻人。 6. 俱未达: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成就。 7. 白社:泛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8. 离群:离开群体,这里指作者独自离开隐居之地。 9. 曲径:弯曲的小路。 10. 荒秋草:荒废的草地,表示荒凉之境。 11. 衡茅:即衡门,用横木为门的简陋房屋。 12. 夕曛:夕阳的余晖。 13. 相思:思念对方的心情。 14. 不相见:无法见面。 15. 愁绝:极度忧愁。 16. 赋停云:这里是用典,出自《诗经·小雅·停云》,表达思友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寄张源》是牟融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诗人与友人张源之间深厚的感情和无法相见的忧愁。诗歌首联描绘了诗人与张源相隔的距离虽然近,但因种种原因未能相聚的无奈。颔联则表达了诗人和张源皆为青年而未发达的失意,以及他们孤独地离开人群的寂寞。颈联以曲折的小径和荒废的秋草渲染出环境的萧条,借衡茅遮挡夕阳的情景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哀愁。尾联通过诗人表达对友人的相思之情以及对不能相见的忧伤,用“赋停云”暗示诗人此时的心情如同阴雨绵绵的天气一般愁苦不堪。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体现了牟融作为诗人的独特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张源》是唐朝诗人牟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唐朝中期,大约公元750年至800年之间。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然而,诗歌艺术在这个时期仍然保持着繁荣的局面,许多诗人都在抒发个人情感、关注社会问题方面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牟融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朝为官,后因故辞官回乡。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友人张源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彼此之间相互关爱、相互鼓励。在《寄张源》这首诗中,牟融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与朋友相聚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在山林中的惬意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