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报本寺

标题包含
游报本寺
山房寂寂荜门开,此日相期社友来。雅兴共寻方外乐, 醉后不知明月上,狂歌直到夜深回。 了然尘事不相关,锡杖时时独看山。白发任教双鬓改, 自笑微躯长碌碌,几时来此学无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牟融,字子优,东汉时期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外交家。 牟融年轻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学识,受到当时名士的赞誉。他曾担任博士,教授儒家经典。在学术上,他主张兼收并蓄,对各家学说都有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山间的小屋里,我独自一人静静地度过了许多日子。那一天,我和朋友们约定好来到这里相聚。我们一同寻找那种超脱世俗的乐趣,全然沉浸其中。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已经忘记了时间,不停地唱歌跳舞直至深夜才回家。尽管那些世俗的琐事已经不再与我有关,但我仍然常常拿着禅杖独自去看山。我已经满头白发了,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一生都在忙碌之中度过,不知道何时才能像他们一样来到这里,学习如何放下一切。
去完善
释义
1. 报本寺:位于今湖南武冈县东北的云山,是唐代著名禅宗僧人海会清公创建的古刹。 2. 山房:在山中的寺庙。 3. 荜门:用竹子和树枝编织的门。 4. 相期:相约。 5. 社友:诗人的朋友们。 6. 方外乐:世外之乐。 7. 明月:指夜晚的月亮。 8. 狂歌:尽情歌唱。 9. 夜深回:深夜才回来。 10. 了然:清楚明白。 11. 尘事:世俗的事务。 12. 不相关:与自身无关。 13. 锡杖:僧人使用的法器,形状像一根手杖,头部有一小环,可悬挂物品。 14. 看山:欣赏自然山水。 15. 白发:比喻年老。 16. 双鬓改:两鬓的头发都变白了。 17. 微躯:诗人自谦之词,指自己渺小的身体。 18. 长碌碌:长久地忙碌着。 19. 学无还:学习禅宗教义,追求精神上的解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游报本寺为主题,展现了一幅轻松、自在的田园景象。诗人表达了在繁忙尘世中寻找片刻宁静的愿望。诗中的意境高远,语言通俗易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首联描绘了寺庙的静谧环境,山房的寂静与荜门的敞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接下来的活动营造了宁静的氛围。颔联则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们的雅兴,他们一起探寻世外之乐,忘却尘世的烦恼。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狂态,他在醉酒之后竟然没有察觉到月亮升起,而是在深夜高歌返回。这些描写充分展示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情。 尾联是诗的高潮部分,诗人表示他已经超脱世俗,对尘世之事不再关心。他以白发和双鬓的改变告诫自己不要过于执着于世间的得失。最后,诗人自我调侃,感慨自己在尘世中忙碌奔波,何时才能像现在这样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一收尾不仅深化了主题,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报本寺》是南宋诗人牟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报本寺的美景和诗人在此地的游历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佛家的敬仰之情。 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个国家动荡、战争频繁的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投身于佛门,寻求心灵的慰藉。牟融也是其中的一员,他曾在报本寺修行,感悟佛法的博大精深。 在诗人牟融的生活中,他曾经历过宦海浮沉,看透了世俗的纷扰。因此,他在报本寺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将佛家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信仰,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