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日幽庄
闻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林壑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苗深全覆陇,荷上半侵塘。
钓渚青凫没,村田白鹭翔。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闻有位隐居高人,居住在幽静的村庄中。他的住所四周树木繁多,山峦蜿蜒。人与事稀少,鸟儿在树林之间穿梭,自由无束。瀑布流水带著秋天的气息,下垂的藤蔓带来夏日的清凉。禾苗生长茂密,覆盖了整片田野;荷花半露水面,逐渐在池塘中绽放。钓鱼的小洲上,野鸭悠游水中;田野间,白鹭悠然飞翔。我知道您才情横溢,定能传承这片海域的美好与芬芳。
去完善
释义
1. 高踪客:指隐逸之士。
2. 耿介:光明正大。
3. 幽庄:指清静的村庄。
4. 人事少:人事纠纷少。
5. 风烟鸟路长:风吹烟起的鸟道悠长。
6. 秋气:秋天的气氛,这里形容瀑水的清凉。
7. 垂藤:低垂的藤蔓。
8. 全覆陇:完全覆盖田地。
9. 半侵塘:荷叶覆盖了池塘的一半。
10. 钓渚:钓鱼的地方。
11. 青凫:野鸭。
12. 白鹭翔:白鹭飞翔。
13. 振奇藻:抒发奇特的才情。
14. 还嗣:继续传承。
15. 海隅芳:边远地区的美好。
去完善
赏析
卢照邻的这首《初夏日幽庄》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画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在诗中,诗人以高洁的隐士形象出现,暗示了他的人生理想。
首联“闻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描述了诗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的孤独与恬静。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位高尚的隐士,独自坐在幽静的庄园里,远离世俗的纷扰。
颔联“林壑人事少,风烟鸟路长”进一步描绘了幽庄的自然风光。在这两句诗中,诗人以广阔的森林和深邃的山谷为背景,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同时,通过“人事少”和“鸟路长”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通过对瀑布和水边的垂藤的描绘,展示了夏日幽庄的美景。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秋气”和“夏凉”的对比,表现出幽庄四季皆宜的特点。
尾联“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则是对友人能够继承这种美好的生活方式的期望。诗人认为,友人具有出色的才华和智慧,一定能够传承这种美好的生活方式,让它在世间得到发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夏日幽庄》是初唐著名诗人卢照邻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作于公元7世纪初期,正值唐朝开国之初,社会相对安定,人们安居乐业。卢照邻这一时期正处于中年,他的生活、事业都较为稳定,因此他时常游览名胜古迹,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
在这首诗中,卢照邻通过描绘初夏时节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他也借助这种田园诗的形式,传达出当时人们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在诗中,卢照邻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自然景象,如翠竹、荷风、幽禽等,来表现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赞美。
总的来说,《初夏日幽庄》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初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追求。卢照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