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庄居

标题包含
庄居
三四间茅屋,回环水石清。 鸡催残漏尽,月截半窗明。 好句枕边得,浮名身外轻。 起来供日课,先遶药畦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鐩,字明翁,号紫霞山人,南宋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三五户人家,环绕着清澈的山水。 报晓的鸡鸣声响起,带走了夜晚的最后一丝寂静,月亮高悬在窗外,照亮了半边天空。 闲来无事时喜欢在床头翻阅诗书,了解世界之大,那些尘世的名利自然显得轻如鸿毛。 新的一天开始了,先起身去菜园子走一圈,感受劳作的快乐。
去完善
释义
"庄居":乡村的居所,即诗人所居住的乡村房屋。 "三四间茅屋":三、四间用茅草搭建的房屋,是诗人居住的地方。 "回环水石清":形容周围环境优雅,流水环绕,石头清晰,表达出诗人对环境的赞美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鸡催残漏尽":描述公鸡报晓的声音催促着夜晚即将结束,暗示天色将亮。 "月截半窗明":通过窗户可以看见被月亮照耀的部分天空,表现黎明时的光明景象。 "好句枕边得":指在休息时突发灵感想到的好句子。 "浮名身外轻":指那些短暂、不实在的名声,诗人认为它们并不重要,是身外之物。 "起来供日课":起床后开始一天的学习或劳作。 "先遶药畦行":指的是诗人起床后先去照料药田,这是他的日常功课之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田园生活,表现出诗人远离尘世的超脱心态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三四间茅屋”简洁地勾勒出了诗人的住所环境,彰显了其简朴的生活状态。“回环水石清”通过“水石清”的环境衬托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纯净。在诗人的生活起居中,“鸡催残漏尽,月截半窗明”两句分别表达了早晨鸡鸣报晓和夜晚月光映窗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田园气息。接下来的“好句枕边得,浮名身外轻”则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及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最后,“起来供日课,先遶药畦行”刻画了诗人辛勤劳作的形象,揭示了其对农耕的热爱和对自给自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庄居》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12世纪下半叶。在这个时期,赵汝鐩正处于人生的中年阶段,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曾在官场任职,也曾在民间体验过田园生活。 在南宋末年,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赵汝鐩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对民间的疾苦深感忧虑。他在《庄居》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百姓安宁生活的期盼。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文学发展迅速,许多文人墨客投身于田园诗歌的创作,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赵汝鐩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使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和诗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