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讼田行

标题包含
讼田行
乐轩世俗文不工,场屋此生难遭逢。 百年饿死真可惜,人命只在田亩中。 远行直到西融州,客装收拾来归休。 江滩象窟百无忧,却陷人心危险头。 海上曾琚本亭户,日在公门骋词诉。 下乡老妪何大娘,小郎遗业孤女当。 主婚老妪贪聘资,将女嫁与曾琚儿。 女将三十年及格,依法卖田何所疑。 乐轩信己因信人,岂识两家俱不仁。 曾琚文约只要钱,钱被何偷反讼田。 牙绯县宰坐县亭,官是堂除岂不精。 老胥代判为纵横,知县依书那得平。 却监媒人宋五九,备钱还我钱何有。 提点八州刑狱使,重念八州冤曲事。 许人越诉榜通衢,有状不禁拦轺车。 轺车晓出平旦归,千人百人周四围。 车中呼入使者笑,观感人多涕沾衣。 笑者笑何意,吾不聪明渠不至。 感者泣何为,赴愬容易殊曩时。 文书山积难稽考,胥吏依前颜色好。 乐轩辞说如直弦,外台判下不改前。 州府监钱何妪还,吏人掌客生艰难。 因循六十日,公事无了毕。 胥徒去复来,索酒需财食。 乐轩一片杞菊怀,遂令奔走生尘埃。 春雨吹散春风回,奇花异奔相迎开。 百千阿堵何足道,呜呼何媪岂人哉。 叱散胥徒吾不取,抱琴横膝眠空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藻(1508年-1594年),字元洁,号乐轩,福建莆田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陈藻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任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在任期间,他廉洁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乐轩的散文虽然通俗但不工整,在考场上一生不曾有过遭遇。 一百年的饥饿真可怜,人的生命只取决于田地收成。 一直走到西边的融州,收拾行囊准备回乡休息。 江边沙滩上的石穴百无禁忌,但也许会让人陷入危险的境地。 海边的曾琚本是渔民,每天都到衙门控诉。 下到乡村的老妇人何大娘,她的儿子死后留下孤儿寡妇当家人。 做媒的老妇贪图聘金,把女儿嫁给了曾琚的儿子。 女子将要三十岁成年,按照法律该卖掉田地有何可怀疑的? 乐轩相信自己并相信他人,怎知双方都不仁义。 曾琚的约定只是要钱财,钱被何大娘偷了反而告她侵占田地。 穿着红袍的县令坐在县衙,官员是由上级任命难道不够精明吗? 狡猾的书吏代为判断官司,知县依据文书哪能判得公正。 审问媒人宋五九,准备的钱退还给我还有什么问题? 巡视八州的提点刑狱使,重新考虑八州的冤屈事件。 允许百姓越级诉讼的公告贴在街上,有状子就不禁止拦住马车的诉说。 马车早上出门傍晚回来,周围围着数百个人。 车里的人招呼使者微笑,看到这么多人感动的泪水沾湿了衣裳。 微笑的人笑什么,我不聪明他就不来。 感动的人哭泣为什么,去申诉和以前相比容易多了。 文件堆积如山难以审查,书吏依然脸带笑容。 乐轩的辩解如同直弦,外台判决定案和之前一样。 州县的监管钱物的老妇人归还,吏人和客人生活陷入困境。 拖延了六十天,公务还没有处理完。 胥吏来来往往,索要酒和钱财食物。 乐轩一心追求清贫的生活,就让奔波劳累充满尘土。 春风吹走春雨又回来了,奇异的花朵争相开放。 千百块钱不足挂齿,唉,这个何大娘真是强盗啊。 赶跑胥吏我是不会拿钱的,抱着琴横躺在空空的书斋里。
去完善
释义
1. 乐轩:指诗人自己。 2. 世俗文:指日常生活中的文章,相对于科举考试的八股文。 3. 场屋:古代科举考场。 4. 西融州:可能指广西融州。 5. 客装:出门在外的行李。 6. 江滩象窟:形容江边的险恶环境。 7. 海上:海边的人。 8. 本亭户:出身贫寒。 9. 官是堂除:官员由中央任命。 10. 老胥:地方上的差役。 11. 牙绯:官员的服饰。 12. 榜通衢:公示于众。 13. 拦轺车:拦住行驶的车辆告状。 14. 外台:地方官员。 15. 州府:地方政府。 16. 监钱:负责管理钱财。 17. 吏人掌客:官员手下的小吏。 18. 阿堵:钱币。 19. 奇花异草:形容春天百花齐放的美景。 20. 叱散胥徒:赶走那些为非作歹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讼田行》是宋代诗人陈藻的一首长诗,以寓言形式,描绘了当时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以及权力和金钱对人性的扭曲。诗人通过描述一场关于田产的诉讼案件,揭示了司法腐败、官员颟顸、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 全诗共分为六个部分,首联点明诗人在科举道路上未能取得成功的现实,强调了“文”在科举中的地位及世俗评价的标准。接下来的四句则对农民的贫困境遇表示同情,认为农民的生活状态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 接下来,诗人详细描述了这起田产纠纷的过程。第一至二联展示了一个陷入纷争的场面:主人公乐轩因遭遇困境而远行至西融州,却意外地陷入了他人的纠纷之中。第三至四联则揭露了海上曾琚和田主之间的利害冲突。曾琚为了谋求钱财而与田主争夺田产,田主则在利益驱动下将女儿嫁给曾琚以求庇护。此后,因法律争端,官司不断升级,甚至引来了八州的监使和官员。 第五至六联详述了官吏的傲慢态度和混乱局面。尽管乐轩据理力争,但在黑暗势力面前,他的努力终究付诸东流。末句“公事无了毕”意味着这桩公案其实并无定论,凸显了司法体系的腐朽与不公。 在第六部分中,诗人发出了对现实的无奈感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的险恶,诗人的正直坚守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在末尾,诗人以一句“抱琴横膝眠空斋”表达了超脱世俗纷扰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文人风骨的凛然不可侵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讼田行》是南宋诗人陈藻创作的一首描绘农民生活困境的诗歌。这首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农民在土地纠纷中的无奈和痛苦。下面是我为这首诗歌创作的背景: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的时期。 作者人生际遇:陈藻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成年后进入仕途,但因为正直廉洁,不善于阿谀奉承,所以在官场并不得意。陈藻对于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许多诗篇都反映了民间的苦难和不平。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加上官僚腐败,农民的生活非常困苦。特别是土地问题,由于土地的分配不公,导致了许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地可耕的流民。这些农民为了生存,只能诉诸法律,争取自己的权益。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法律的公正性并不能得到保障,农民往往无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