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烟江叠障图

标题包含
烟江叠障图
瓜州东望西津山,山平水阔生寒烟。 海门日出江雾破,沿江山色寒苍然。 五州京岘穹隆隠辚尚不见,况乃鹿跑马迹点滴之微泉。 中泠之南古浮玉,钟鼓下震蛟龙川。 楼台明灭彩翠合,海市仙山当目前。 兴来赤脚踏鳌背,挥弄白日摩青天。 原松芊芊雪欲尽,野气鬰鬰春逾妍。 三更潮生月西落,寒金万斛流琼田。 江山佳处心自省,画图忽见犹当年。 有如远作美人别,耿耿独记长眉娟。 双瓶买鱼晚渡立,孤篷听雨春滩眠。 翰林东坡知此乐,至今舟上渔子谈苏仙。 玉堂椽蜡照清夜,苇间幽梦来延缘。 山川信羡归未得,送行看尽且作公子思归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肇,字天启,号虚舟,江苏丹阳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画家和官员。 蔡肇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曾中进士,历任州县官吏。他擅长诗词歌赋,作品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作《题李愬画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瓜州的东边可以看到西津山,那是一座平地而起、水面开阔的山,山间的雾气让人觉得有些寒冷。在海门的日出时分,江上的雾气散去,沿着江边,山河的景色显得更加寒冷而苍茫。连五州京岘那连绵起伏的高山都不见踪影,更何况是那些零碎的鹿跑马踏的地方呢。在中泠的南边,古老的浮玉山就像龙的川河,钟声和鼓声震撼人心。海市蜃楼的楼台在彩色光线中若隐若现,仿佛就是眼前的仙山。兴起的时候,我赤着脚走在山巅,挥舞着手中的太阳,触摸那青天的蓝天。原本松柏青青,白雪将要融化,田野的气息浓烈,春天的美丽越发明显。三更时分,月亮西落,潮水上涨,寒冷的金光像万斛珠玉洒落在琼田之中。江山如此多娇,让我内心自省,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美好画卷。它如同离别的美人,让我心心念念难以忘怀。我在傍晚的渡口购买两条鱼,然后在孤零零的船篷里听春雨入眠。我想翰林的苏东坡也深知这种快乐吧,直到现在,渔夫们还在谈论苏东坡的故事。我在玉堂燃起蜡烛,照着那寂静的夜晚,听着芦苇间的幽梦传来。山川之美让人向往却无法回归,我只能送走那一份思念,写下这篇公子思归的文章。
去完善
释义
1. 瓜州: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部,是长江与运河的交汇点。 2. 西津山:即西梁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东北,长江中下游分界点之一。 3. 海门: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北部,靠近长江入海口。 4. 五州京岘:五州指苏州、杭州、湖州、常州、扬州;京岘指的是江苏镇江的京岘山。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5. 穹窿隐辚:形容山势起伏连绵不断。 6. 中泠之南古浮玉:指位于江苏镇江市金山寺附近的中泠泉,古浮玉则指古代长江中的浮玉山。 7. 钟鼓下震蛟龙川:意指钟声、鼓声从山下传来,回响在江面上。 8. 翰林东坡:指宋朝著名文人苏轼,曾任翰林院学士。 9. 舟上渔子谈苏仙:指渔民谈论苏轼的故事。 10. 玉堂椽蜡照清夜:玉堂指宫殿的美称,这里代指皇宫;椽蜡指宫殿里的蜡烛。
去完善
赏析
《烟江叠障图》是一首描绘长江下游沿岸风光的诗,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蔡肇应该是以北宋时期的长江下游为背景创作的。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站在瓜州(今江苏扬州)向东望去,看到的是西津山、海门日出、沿江的青山绿水等景色,同时也提到了一些著名的景点和古迹,如五州京岘、中泠、古浮玉、钟鼓、蛟龙川等。 诗人在描写这些风景时,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设问等,使得画面生动形象,富有动态感。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自己的心境和行动,表达了对此地风光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苏轼(苏东坡)的名字,表明了诗人与苏轼之间的友谊。诗人以苏轼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烟江叠嶂图》是北宋诗人、书画家蔡肇创作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描绘了烟波浩渺的江河和层峦叠嶂的山景,表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独特见解和对美的追求。 据史书记载,蔡肇生于1056年,他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蔡肇作为当时的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文学、艺术活动,他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北宋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士人阶层逐渐崛起,他们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治理贡献力量。蔡肇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考取功名,成为朝廷官员,但他对艺术的热爱并未因此减弱。他的诗篇传颂后世,画作亦颇受赞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