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

标题包含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
借得山中集,尘埃一半侵。 读来知句好,老去向谁吟。 高义先投刺,忘怀肯抱琴。 茅斋亦相约,樽酒要同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中的诗集中,有大部分都被尘土所覆盖。 每当阅读这些优美的诗句,我都不禁想问,这些佳作将会被谁传颂呢? 崇高的友情应当首先传达给那些值得相交的朋友,忘却曾经的争执,共同欣赏诗歌的美妙之处。 愿我们能在茅屋中共度美好的时光,共享美酒佳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顺序作诗回应。 2. 菊花山人:指诗人沈庄可,号菊花山人。 3. 集:集合,这里指收集到的诗集。 4. 尘埃一半侵:表示书卷已经半被灰尘沾染,暗示收藏者不常翻阅。 5. 老去:年纪大了。 6. 投刺:递送名片。 7. 茅斋:茅草搭建的书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友人沈庄可共赏菊花时,感叹岁月沧桑、世事无常的情景。诗人借山中集之典故,寓意自身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又通过描述与友人的诚挚友谊,表现出超脱世俗纷扰的决心和勇气。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生活的豁达,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菊花山人沈庄可见过之作》是南宋诗人严粲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9年,此时的严粲刚刚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科进士。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历经宦海浮沉,见证了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民生疾苦。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时代命运的思考融合在一起,从而创作出许多具有深刻哲理和现实关怀的作品。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朽,外患严重。一方面,金国虎视眈眈,屡屡侵犯边境;另一方面,国内贫富差距加剧,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开始关注社会现实,纷纷投入到抗金救国、改革政治、改善民生等事业中去。而严粲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这一时代风气的影响,既表现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又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