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邓均
题书对残烛,几日到江濆。
故里经年别,清秋此夜分。
月昏斜映雨,风细慢移云。
数雁声初过,知君不寐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份诗稿所写的情景是,在微弱的灯光下书写文字,想问问什么时候才能到达那遥远的江边。已经多年没有回到家乡,在这个秋天的晚上,心里倍感寂寥。月光逐渐暗淡,伴随着细雨,微风缓缓吹动着云彩。偶尔听到几声大雁的鸣叫,想象着远方的你可能也没有入睡。
去完善
释义
《寄邓均》严粲
题书对残烛,几日到江濆。
故里经年别,清秋此夜分。
月昏斜映雨,风细慢移云。
数雁声初过,知君不寐闻。
注释:
1. 江濆:江畔。
2. 清秋:秋天的代称,指秋天凉爽宜人的气候。
3. 月昏:月亮昏暗。
4. 数雁:指天空中的几只大雁。
5. 知君:知道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抒情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秋夜里思念远方的友人邓均的情景。开篇两句通过对书信和残烛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焦急等待的心情;“故里经年别”传达出他们长时间未见的事实,凸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接下来,通过描绘朦胧的月光、细雨和风中的云朵,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为后面的思友之情做铺垫。
诗的最后两句则借由数雁飞过之声,传递出诗人在此深夜仍无法入睡,心中满怀挂念的信息。整体来看,全诗将思念之情表达得婉转动人,而结尾处更是让人心生怜悯,也难怪历代学者对这首古诗推崇备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邓均》是南宋词人严粲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外患不断,百姓生活困苦。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依然以诗词歌赋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严粲,生卒年不详,浙江衢州人,他在年轻时就以博学多才而闻名。然而,由于南宋朝廷的腐败和宦官弄权,他的才华并未得到施展。这使得他对现实充满无奈,渴望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人生。因此,他创作了这首《寄邓均》,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不满和对友情的渴望。
在这首词中,严粲通过描绘自己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友人,以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与邓均之间的友谊成为了他心灵的寄托。这种深厚的友情不仅使他感受到了温暖,也激发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