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蛳颂
此物生在东海西,又无鳞甲又无衣。
虽然不入红罗帐,常与佳人做嘴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海蛳":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形状类似螺类,可以食用,此处用作诗的标题,是一种隐喻的表达方式。
2. "生":生存、生活。
3. "东海西":指代沿海地区,中国东部沿海盛产海蛳。
4. "鳞甲":鱼类或爬行动物的鳞片和甲壳。
5. "红罗帐":指古代贵族妇女用的红色丝绸帐幔。
6. "佳人":美女,这里指代皇帝身边的宠妃。
7. "嘴儿":口角、争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和轻快的笔触描绘了“海蛳”这种生物。诗人首先描述了海蛳的生长环境——“生在东海西”,既体现了其地理分布特点,也暗示了其跨越地域的旺盛生命力。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无鳞甲又无衣”的特点,突出了海蛳形态上的独特之处,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将海蛳与佳人联系在一起,以此揭示出海蛳的生活习性。尽管海蛳没有华丽的鳞甲和华美的衣裳,但它却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与佳人为伴。这种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浓厚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海蛳颂》是宋朝著名诗人释道济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一时期,北宋政权逐渐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释道济(1032-1092),又名苏洵,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散文、书法和绘画都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海蛳颂》这首诗歌中,释道济通过对海蛳的描绘,表达了其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在北宋时期的遭遇有关。当时,他被任命为杭州知州,负责治理西湖。在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西湖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也对当地的渔民生活有了深入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