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
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好似葛陂龙化后,却留清影在虚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几片嫩绿竹叶闪耀着光彩,不沾染任何尘埃却有淡淡的清香。这仿佛是化身成龙的葛陂留下的痕迹,只留下清幽的身影在空荡荡的厅堂。
去完善
释义
1. 释道济:诗人名字,是宋朝的一位僧人,字湖山。
2. 墨竹:中国画的一种形式,以墨描绘竹子。
3. 数枝淡竹翠生光:指画中的几株竹子生机勃勃,青翠耀眼。
4. 无尘:指没有世俗的污浊,体现出一种纯洁、高雅的品质。
5. 自有香:指竹子自然散发出的清香。
6. 葛陂龙:据《后汉书·方士传》记载,东汉时有一条龙化为道士在葛陂一带隐居修行。这里是用来比喻文人墨客的高雅气质和情操。
7. 却留清影在虚堂:指墨竹画作虽然模仿的是葛陂龙的形态,但它留下的却是自己独特的形象和韵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墨竹》诗,是元朝诗人释道济的作品。诗中以淡竹为题材,描绘了竹子翠绿、清香的特点,同时通过比喻,表达了作者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
首句“数枝淡竹翠生光”,描述了竹子的形态和色彩,翠绿的竹叶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里的“淡竹”是指竹子的颜色和姿态,既表现了竹子的淡雅之美,又传达出作者对于淡泊名利的追求。
第二句“一点无尘自有香”,则强调了竹子内在的清香气质,这种香气并非来自外部的沾染,而是源于竹子自身的品质。这里“无尘”的含义是超脱世俗,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体现了作者的高洁情操。
接下来,“好似葛陂龙化后,却留清影在虚堂”,两句诗则运用了神话传说的意象来作比。其中,“葛陂龙化”是关于道教神仙的故事,说的是白龙在葛陂处修行成龙,最终得道成仙。作者以此为例,意味着自己就像那条修炼成功的白龙,虽然离开了尘世,但留下了美好的形象和精神。同时,这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的期许,希望自己能像那成仙的白龙一样,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墨竹》是南宋诗人释道济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释道济(1148-1209年),字师参,俗姓彭,浙江义乌人。他是一位居士,以诗画闻名于当时。
在《墨竹》这首诗歌中,作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子图,通过对墨竹的描绘,抒发了对坚贞气节和脱俗品质的赞美。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往往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释道济作为一名居士,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