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壁自赞
面黄以蜡,骨瘦如柴。
这般模样,只好投斋。
也有些儿差异,说禅不用安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影壁:即照壁,传统建筑中一种用来遮挡视线的墙壁,位于大门内或外。
2. 自赞:自我赞美或自我介绍的文体。
3. 释道济:宋朝僧人,俗称“济公”,因其不守清规戒律而著名。
4. 面黄以蜡:形容面色黄中带白,像蜡一样。
5. 骨瘦如柴:形容身材瘦弱,骨头都清晰可见。
6. 这般模样:这样的样子。
7. 只好投斋:指只有靠寺庙的施舍来生活。
8. 有些儿差异:指与一般僧人相比有所不同。
9. 说禅不用安排:指谈论禅理时,不用刻意去安排、修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幽默和讽刺手法,展现出作者释道济(即济公)的非凡智慧和对生活的深刻领悟。首句“面黄以蜡,骨瘦如柴”,形象地描绘了济公的外表,暗示其清苦修行的生活状态。紧接着,诗人用“这般模样,只好投斋”来强调这种形象的反差,暗含对自己生活境遇的自嘲。诗的后两句则是对自己的精神状态进行表述:虽然外表有些“差异”,但论及参禅问道,他并不需要特别安排的。整首诗将济公的形象与内心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既风趣又深沉的诗人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影壁自赞》是南宋著名僧人释道济(即济公)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具体年份无法确定,但大致可以推断是在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之间。
在这个时期,释道济的生活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后来出家为僧,成为了一位云游四方的禅师。他的生活不拘小节,行为放荡不羁,经常穿着破旧的僧袍,手里拿着一把破扇子,行走在人世间。他乐于助人,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解决人们的烦恼,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释道济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以幽默、机智的方式劝诫人们要修心养性,以慈悲为怀,关爱众生。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首《影壁自赞》正是释道济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佛法的领悟。他以一个疯癫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实则是对世俗礼教的反讽和挑战。他用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警示人们要跳出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