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洞霄
平明发余杭,扁舟溯清流。
登岸五六里,小迳穿林丘。
奇峰耸天柱,九锁岩谷幽。
云根立仙馆,胜处非人谋。
入门气象雄,金碧欺两眸。
弹棋古松下,啼鸟声相酬。
羽衣读黄庭,内景宜自修。
蓬莱隔弱水,九转即可求。
坡翁昔赋诗,刻石记旧游。
溪山增伟观,万古传不休。
我来吊陈迹,枯肠怯冥搜。
执炬入大涤,襟袖寒飕飕。
悬崖石乳滴,千岁无人收。
樵夫指岩窟,此处通龙湫。
方期过东洞,红日惊西投。
徘徊出山去,空使猿鹤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黎明时分从余杭出发,乘船溯江而上。
登上岸地五六里,沿着小路穿过树林与山丘。
奇特的山峰耸立如天柱,有九道石门锁住那深邃的岩谷。
云雾缭绕的根基上立着仙人馆,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非人力所为。
入门便感气象雄伟,耀眼的金碧之色让人心生敬畏。
松树下玩弹棋,与啼鸣的鸟儿相互呼应。
身穿羽衣诵读《黄庭》,在这样的环境中最适合自我修行。
蓬莱仙境隔着弱水河,经过九转便可求得。
苏东坡过去在这里写诗,刻在石头上记载他曾经的游览。
溪山增添了宏伟的景象,千古流传不息。
我来到这里悼念往昔的遗迹,空荡荡的肚肠难以想出好诗句。
举着火把进入大涤山中,冷风灌满我的袖口。
悬崖上的石乳滴水千年却无人问津。
樵夫指向岩洞,说是通往龙湫的地方。
本打算探访东洞,却被落日的余晖惊起而离开。
在山中流连往返,让那山中的猿猴和白鹤暗自哀愁。
去完善
释义
1. 余杭:古代县名,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2. 扁舟:小船。
3. 清流:清澈的溪流。
4. 小迳:小路。
5. 林丘:树林和丘陵地带。
6. 奇峰:奇特的山峰。
7. 天柱:山峰高耸的样子。
8. 九锁:形容山势险峻。
9. 岩谷幽:山谷深幽。
10. 云根:古人认为云雾生于山脚,故称云根。
11. 仙馆:道家修炼的宫观。
12. 胜处:美好的地方。
13. 非人谋:不是人力所能安排的。
14. 金碧:金色的阳光和青翠的树木相映成趣。
15. 弹棋:古代一种游戏。
16. 古松:古老的松树。
17. 啼鸟:鸣叫的鸟儿。
18. 羽衣:道士所穿的道袍。
19. 黄庭:道教经典之一。
20. 内景:内心修养。
21.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
22. 弱水:古人认为蓬莱仙山四周环水,不能渡过,这里比喻距离遥远。
23. 九转:指经过多次修炼。
24. 坡翁: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字。
25. 刻石:在石头上刻字。
26. 旧游:过去的游览经历。
27. 溪山:溪水与山峦。
28. 万古:永远。
29. 枯肠:比喻才思枯竭。
30. 怯冥搜:形容害怕深入思考。
31. 大涤:山名,位于浙江杭州。
32. 石乳滴:石洞中的水滴。
33. 千岁:千年。
34. 樵夫:砍柴的人。
35. 岩窟:洞穴。
36. 龙湫:瀑布。
37. 方期:期待。
38. 红日:太阳。
39. 西投:西沉。
40. 徘徊:犹豫不决。
41. 空使:白白地让。
42. 猿鹤:猿猴和鹤鸟,这里泛指动物。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一次游历洞霄山的经历,描绘了沿途的优美风光、名胜古迹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诗人通过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和幽深的意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画卷:清晨从余杭出发,乘坐小船沿着清流而上;穿过丛林和田野,欣赏着奇峰异石的美景;抵达仙馆,感受着古松、鸟语的宁静氛围;游人在此寻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同时,诗人还提到苏东坡曾在此地留下诗篇,使得这处美景得以流传千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洞霄》是宋朝著名诗人释道济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上的北宋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释道济,又名济公,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人物,以他的机智、幽默和慈善而闻名。他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参禅悟道。释道济本人也是一位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诗人,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民间。
在创作《游洞霄》时,释道济可能正游览洞霄山(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他被这座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洞霄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同时,他也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融入到诗句之中,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