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真像沈提点求赞

标题包含
真像沈提点求赞
远看不是,近看不像。 费尽许多工夫,画出这般模样。 眉如扫箒,一张大口。 不会非言,只会吃酒。 看看白头,常常赤脚。 有色无心,有染无著。 醉眠不管江海波,浑身蓝缕害风魔。 桃花柳叶无心恋,月白风清笑与歌。 倒骑馿子归天岭,钓月耕云自琢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远望去并不像样,靠近仔细端详也看不出个所以然。花费了无数精力,才描绘出这幅样子。眉头如同扫帚般扁平,还有一张大嘴巴。不会说话,只知道喝酒。眼看头发都已花白,却常常光着脚四处游荡。虽然身上沾染了色彩,但内心却无动于衷,不受束缚。醉酒后便忘却世间烦恼,任凭风吹浪打,全身褴褛也无动于衷。不关心桃花柳絮的美丽,只喜欢在月朗风清的夜晚放声歌唱。骑着毛驴返回故乡,一边垂钓月亮一边耕云自娱。
去完善
释义
1. 真像:指画得逼真的肖像。 2. 沈提点:未详,可能是一位擅长绘画的人。 3. 扫箒:扫帚。 4. 有色无心:有颜色而无感情。 5. 有染无著:沾染世俗却不执著于世俗。 6. 害风魔:指醉酒狂态。 7. 月白风清:形容风景清幽宜人。 8. 倒骑馿子:骑着驴子倒行,比喻行为独特。 9. 天岭:高山。 10. 钓月耕云:描绘一种隐居生活的场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僧释道济(1148-1209)的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诗人以世俗的眼光和口吻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人物肖像,同时隐含了人生的智慧与哲学思考。 首联“远看不是,近看不像”,暗示这是一个非比寻常的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其形象并不统一,这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接下来的句子“费尽许多工夫,画出这般模样”则是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具体描述,强调了其与众不同之处。 接下来的一联“眉如扫箒,一张大口”,描述了一个独特的外貌特征,眉毛如同扫箒,嘴巴宽大,显示出此人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而“不会非言,只会吃酒”又勾勒出这个人喜欢饮酒,不善言辞,崇尚直率的行事风格。 “看看白头,常常赤脚”则是通过人物的发型和穿着来表达他的超脱世俗的态度。这里的“有色无心,有染无著”进一步揭示了此人的境界:虽然身处红尘,但心灵纯净,不为外界所染,展现出一种洒脱、自然的生活态度。 在接下来的两联中,“醉眠不管江海波,浑身蓝缕害风魔”描绘出此人在醉酒之后的豪放状态,无论是江水的波涛还是风的吹拂都不能影响他,体现出他的豁达与自由;“桃花柳叶无心恋,月白风清笑与歌”又表现出他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心情,淡泊名利,悠然自得。 最后的两句“倒骑馿子归天岭,钓月耕云自琢磨”则以浪漫的笔触展示出这位人物向往的理想生活:在月光下垂钓,在云端耕作,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哲思。 整首诗以幽默诙谐的语言,通过对一位不拘小节、超然物外的形象描绘,传达了释道济对人生、自然的深刻领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真像沈提点求赞》是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道济(济公)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初,即宋徽宗时期。在那个时候,社会繁荣、文化艺术高度发展,诗歌绘画作品层出不穷。 在创作这首《真像沈提点求赞》时,济公本人正处于一种颇为曲折的人生阶段。身为出家人,济公并无固定的寺庙可居,常常云游四方。他的举止行为异于常人,不拘一格,也因此而广为人知。他一生好修善本,关注民间疾苦,颇有侠义风范。 济公所处的时代正是宋朝政治经济鼎盛的时期。作为文人墨客云集的时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尤为突出。禅宗佛教作为佛教的重要派别,在宋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以济公为代表的诗僧们,将禅宗思想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使得作品既具有哲理,又富有诗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