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圣灯
阴壑传闻炯夜灯,几人高合费追寻。
山间光景祇常事,堪笑尘寰万种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谷的阴影里据说有着明亮的灯火,照亮了黑夜。有几个人在努力地寻找着它。然而,山间的光明不过是很寻常的事,让人不禁笑话那些因为这件事而忙碌不已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方广:山名,位于湖南省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北高峰后方,山峰险峻,林木幽深。
2. 圣灯:传说中神奇的光亮现象,此处以“圣灯”代指自然景观。
3. 阴壑:阴暗的山谷。
4. 传闻:传说、听说。
5. 炯夜灯:明亮的夜晚灯光。
6. 高合:高山深处。
7. 追寻:寻找、探寻。
8. 山间光景:山中的景色。
9. 祇:只、仅。
10. 堪笑:令人可笑。
11. 尘寰:人世间,尘世。
12. 万种心:形容各种各样的心情、心态。
去完善
赏析
《方广圣灯》这首诗,看似简单,实则富有哲理。诗中描绘了人们在黑暗的山谷中寻找光明的情景,形象地传达了人们在追求真理和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然而,诗人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忘记了山间自然光景的美好,过度关注尘世中的种种琐事,这是值得反思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方广圣灯》是南宋诗人张栻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47年,当时张栻正值青年时期。在南宋初期,政治黑暗、民族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在这个特殊时期,张栻以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人张栻自幼聪慧过人,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师从著名理学家朱熹,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他的诗歌创作,既反映了社会现实,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在这首诗中,他以“圣灯”为象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方广圣灯》描绘了夜晚山间寺院的景象,通过诗句“影乱峰峦叠,光分竹树深”,展现了寺院周围层峦叠嶂的山峰和茂密的竹林。而诗句“霜钟催晓色,风铎语秋阴”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他感叹时光的流逝,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总之,这首《方广圣灯》是张栻在那个特殊时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