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都把平生意气,只作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
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份心意只好托付给江上的明月,交付给自由飞翔的沙鸥。
去完善
释义
舒卷:展开与收起;龙鱼:传说中的神物,暗指有志之士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词以秋景开篇,营造出一种苍茫寂寥的氛围。“寒眼乱空阔”一句既描绘了秋日景色,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纷乱与无助。接着通过“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其试图排解忧愁的努力。然而,面对壮丽的江山,他却感到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只能感叹“可怜报国无路”。
下片进一步深化情感,从青春热血到如今的憔悴落寞,形成鲜明对比。尤其“都把平生意气,只作如今憔悴”两句直抒胸臆,令人动容。最后,“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则寄托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全词行文跌宕起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抱负无法实现的痛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彼时国家内忧外患,山河破碎。作者杨炎正,处于人生壮年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阶段。他登高望远,面对眼前壮阔却又萧瑟的秋景,内心激荡起复杂的情感波澜。家国之思、个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交织在一起,于是借酒浇愁,登上高楼,写下此词,以抒发满腔的悲愤与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