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宪使赴召
诏使乘轺赴日边,此行何以异登仙。
蓬莱路近春风暖,阊阖门开晓色鲜。
不用历阶三粉署,便应平步五花砖。
有人借问湘州倅,但道皤然雪满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陛下派遣使者前往日本边境,这次出行就如同登上仙境一般。
目的地离蓬莱山很近,春风拂面;打开天门,早上的阳光明亮鲜艳。
不再需要经过阶前三次审批,应该可以直接在五彩花砖上行走。如果有人询问这个湘州的副官是谁,只需说他满头白发,如同雪白的花儿一样,已经年纪很大了。
去完善
释义
1. 诏使:指奉皇帝之命出使的官员,这里指的是崔宪使。
2. 乘轺:指乘坐轻便的车马。
3. 日边:古代常用“日边”来指代帝王所在的都城,这里是指长安(今西安)。
4. 登仙:登上仙境,寓意进入皇宫,受到皇帝的接见。
5. 蓬莱: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海上仙境,这里代指皇宫。
6. 阊阖:指古代宫门,这里也是代指皇宫。
7. 粉署:古代官署的美称,这里指朝廷官职。
8. 五花砖:古代宫门前铺地的砖,排列成五花图案,这里比喻官阶升迁。
9. 湘州倅:湘州的副长官,这里是指崔宪使原来的职位。
10. 皤然:形容头发斑白的样子。
11. 雪满颠:形容头发全部变白,这里表示年纪已大。
去完善
赏析
诗人杨炎正在此诗中以浪漫的想象和生动形象的描绘来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朝廷使者接受任命、即将前往边疆赴任的场景。在诗人的笔下,这一场景犹如登上仙境一般,充满了憧憬与希望。“诏使乘轺赴日边”一句简洁明了地交代了事件的背景,传达了朝廷使命的重要性和神圣感。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现了诗人想象中的边疆风光:“蓬莱路近春风暖,阊阖门开晓色鲜。” 这里诗人以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比喻边疆之地,赋予其神秘的色彩;同时通过描述春风的温暖和清晨的明亮,展现出边疆地区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诗篇的后半部分,诗人想象了使者完成使命之后可能获得的荣耀:“不用历阶三粉署,便应平步五花砖。” 这里诗人通过对“历阶三粉署”的否定和“平步五花砖”的肯定,表达了他认为使者此次奉诏前往边疆将会取得辉煌成就的信心。最后诗人以自嘲的方式回应了他人对自己未来的关切:“有人借问湘州倅,但道皤然雪满颠。” 这句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和对未来命运的从容面对。整首诗充满激情和乐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崔宪使赴召》是南宋诗人杨炎正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4年,正值南宋时期,金国与南宋之间战事不断,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这个特殊时期,杨炎正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对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充满了忧虑和关切。
在诗人的生活中,他也曾担任过监察御史、朝散大夫等官职,对国家的治理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思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政治抱负未能得到充分施展,这使他产生了深刻的失落感和无力感。这种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此外,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们普遍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杨炎正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不仅抒发了个人情怀,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