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作儿童以衣袖盛之如柳花状
六花几岁不来南,大似优昙欲遇难。
瓦响急倾鲛鮹颗,袖宽先得柳花团。
莫忧荔子明年少,已是梅英向腊残。
骨冷魂清北风里,更临江槛俯惊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第六朵花已经过了好长时间才来到南方,就像稀有而难以遇见的昙花一样。突然间,瓦房上的声响让人惊喜地看到了这罕见的场景。袖子的宽大刚好能收藏这些美丽的景象,好像捧着一团柳絮。不用担心荔枝树明年会结出较少的果实,因为梅花已经渐渐凋谢。在寒冷的北风吹拂下,人的灵魂变得清醒。靠近江边的栏杆俯瞰汹涌的湍流,更加令人感到振奋。
去完善
释义
1. 南:指代南方地区,这里可能是作者所在之处。
2. 大似优昙:比喻罕见的事物或景象。大似,非常像;优昙,一种传说中罕见的瑞花。
3. 瓦响急倾鲛鮹颗:形容雪花在房檐上迅速堆积,声音如同雨滴打在瓦片上。鲛鮹,即鲛人,是一种传说中生活在水中的生物,这里用来比喻雪花飘落的声音。
4. 莫忧荔子明年少:这里的“荔子”指的是荔枝,这句诗是说不用担心明年的荔枝产量会减少。
5. 梅英向腊残:梅花在冬季开放,所以这里的“腊残”是指梅花的凋谢。
6. 骨冷魂清:形容寒冷的天气中,人们的感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罕见的大雪景象,作者将雪花比作“柳花”,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雪花的轻盈和美好。通过对比南北方雪花的罕见与常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还提到了荔枝、梅花等植物,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在尾联中,诗人以“骨冷魂清”来形容自己在北风中的感受,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作儿童以衣袖盛之如柳花状》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所作。朱翌生活于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经历了靖康之变、南宋的建立等历史事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国攻陷汴京、南宋的建立、宋金和议等。这些事件对当时的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诗歌作品往往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族矛盾和社会风貌。
在《雪作儿童以衣袖盛之如柳花状》这首诗中,朱翌描绘了儿童们用衣袖接雪的场景。他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柳絮,表现了雪花轻盈飘舞的姿态。这首诗展现了一幅宁静、纯朴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朱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独特见解,显示出他的文学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