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卜焕之求双竹

标题包含
卜焕之求双竹
结屋清江上,怜君雅趣深。 自移双竹种,分得半簷阴。 特立夷齐节,相看管鲍心。 祇应风雨夜,听此两龙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章甫,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出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享年64岁。 章甫自幼聪颖过人,20岁时中举人,22岁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清江河畔建起小屋,欣赏着你高雅的情趣。 自行移植了两棵竹子种植,分享着半个屋檐下的阴凉。 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懂得彼此的管鲍之交。 也许只有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才能听到这对好友如同双龙吟唱般的谈话。
去完善
释义
这首诗的作者是章甫,题目为《卜焕之求双竹》。下面是每句的注释: 1. 结屋清江上:结屋,指建造房屋;清江,即清澈的江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一条清澈江河的上游建立房屋。 2. 怜君雅趣深:怜君,对您的爱称;雅趣,高雅的志趣。这句话的意思是,非常欣赏您高雅的志趣。 3. 自移双竹种:自移,自己移植;双竹,成对的竹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您亲自移植了一对竹子。 4. 分得半簷阴:分得,分享到;簷阴,屋檐下的阴凉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分享了这屋檐下的阴凉处。 5. 特立夷齐节:特立,独立于世;夷齐,伯夷和叔齐,商朝末年孤竹国的一对兄弟,曾不食周粟而死。这句话的意思是,您像伯夷和叔齐那样拥有高尚的气节。 6. 相看管鲍心:相看,相互看待;管鲍,管仲和鲍叔牙,春秋时期的一对朋友,关系深厚。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之间的友谊就像管仲和鲍叔牙那样深厚。 7. 祇应风雨夜:祇应,只应在;风雨夜,风雨交加的夜晚。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8. 听此两龙吟:两龙,指双竹;吟,发出声音。这句话的意思是,倾听这对竹子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卜焕之求双竹》是南宋诗人章甫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对卜焕所种的双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卜焕高雅情趣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 首联“结屋清江上,怜君雅趣深”,描述了卜焕在清江畔建造的房屋以及他那深厚的雅致情致。通过这一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卜焕的生活品质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 颔联“自移双竹种,分得半簷阴”,则具体描绘了卜焕亲手种植双竹的场景。他种植的双竹使他的屋檐下充满了阴凉,也预示着他的生活将会因为双竹而更加舒适。 颈联“特立夷齐节,相看管鲍心”,以两位古代贤人的典故来形容卜焕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诗人认为卜焕具有像夷齐那样的独立精神,同时也拥有管鲍那样深厚的友情观念。 尾联“祇应风雨夜,听此两龙吟”,则表达了对卜焕双竹的美好期待。诗人期待着在未来的风雨之夜,能听到双竹如同双龙般吟唱的声音,以此象征卜焕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整首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卜焕种植的双竹,表现了诗人对他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双竹来寓意卜焕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卜焕之求双竹》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章甫之手。章甫生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一生经历坎坷,但始终坚守文人志士的节操,热爱国家、关注民生。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田园风光和表现民间疾苦为主,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在诗人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北方金国侵略的压力之下,战争不断,民不聊生。而章甫所在的江西一带,由于地势偏远,受战乱影响相对较小。他在这里看到了百姓生活的艰辛,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卜焕之求双竹》。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他通过描绘卜焕之求双竹的场景,反映了当时民间的艰苦生活和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