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
吴越东风起,江南路,芳草绿争春。
倚危楼纵目,绣帘初卷,扇边寒减,竹外花明。
看西湖、画船轻泛水,茵幄稳临津。
嬉游伴侣,两两携手,醉回别浦,歌遏南云。
有客愁如海,江山异,举目暗觉伤神。
空想故园池阁,卷地烟尘。
但且恁、痛饮狂歌,欲把恨怀开解,转更销魂。
只是皱眉弹指,冷过黄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来了,江南的风景越发美丽,吴越之地东风吹拂,江南路上满眼绿色。倚靠高楼远眺,看见绣帘刚刚卷起,扇子边上的寒气已渐渐消退,竹子外面的花朵也已盛开,更加明亮。瞧那西湖的画船在水面上悠然滑行,湖边的草地如茵。游玩的伙伴手牵手,他们回到了湖边的小径上唱歌。有些游客心中的忧愁像大海一样深沉,因为他们眼中的风景与他们想象中的故园相去甚远,被战火染指的土地在远处升起一片烟雾。他们只能借酒消愁,试图通过狂歌排解心中的悲伤,却发现反而变得更加悲伤。他们眉头紧皱,轻声叹息,直至夜幕降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越东风起:这里“吴越”是指中国东部沿海的两个地区,即浙江与江苏一带。这里的东风就是指春风。
2. 倚危楼纵目:这句描写的是站在高楼上远望的情景,其中“危楼”是高耸的楼房。
3. 绣帘初卷:指窗帘刚刚卷起。
4. 扇边寒减:古时候人们会在春天使用扇子来驱赶寒冷,随着春天的到来,天气逐渐变暖,扇子的作用也相应减少。
5. 竹外花明:描述了竹林外的花朵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的景象。
6. 看西湖、画船轻泛水: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而“画船轻泛水”则描绘了一幅游船在水中轻轻漂浮的美丽画面。
7. 茵幄稳临津:“茵幄”是一种豪华的车盖或帐篷;“临津”表示靠近渡口或桥梁的地方。这句话描述了一种富丽堂皇的场景。
8. 嬉游伴侣:指一起游玩的朋友们。
9. 醉回别浦:意思是喝醉了从其他地方回到渡口。
10. 歌遏南云:描述歌声高亢,直达云霄。
11. 有客愁如海:这句以大海比喻忧愁之深重。
12. 江山异:这句表明诗人现在所处的江山与他故乡的江山不同。
13. 空想故园池阁:“故园”指故乡;“池阁”是古代园林建筑的一部分,包括水池和亭台楼阁等。
14. 卷地烟尘:这句形容战火带来的纷扰。
15. 但且恁:这是古人的口语,意为“暂且就这样吧”。
16. 痛饮狂歌:尽情喝酒唱歌。
17. 恨怀:满怀怨恨的情绪。
18. 转更销魂:形容更加悲伤痛苦。
19. 皱眉弹指:形容表情凝重,心情紧张。
20. 冷过黄昏:表示夜深人静之时。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和诗人复杂情感的诗篇。诗人在开篇便用“吴越东风起,江南路,芳草绿争春”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江南春景图。诗人以楼台、绣帘、扇子和竹子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祥和的氛围。接着,他以“西湖”的美景以及画船、茵幄等细节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在描述完风景之后,诗人又通过“嬉游伴侣,两两携手,醉回别浦,歌遏南云”展现出人们在水乡生活的欢快场景。
然而,当诗人转向自己的情感时,氛围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感叹“有客愁如海,江山异,举目暗觉伤神”,表达出自己因山河异貌而引起的哀愁。接下来,诗人回想起了故乡池阁的情景,但他意识到那里已被卷地烟尘所侵扰。这让他深感痛苦,于是他试图通过“痛饮狂歌”来排遣内心的忧伤。然而,这种努力反而让他的心情更加沉重,以至于在黄昏时分仍无法平复。
总的来说,这首诗在描绘江南风光的同时,也展现出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首抒发情感的词章,也是一幅生动的水乡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流子》是南宋词人朱敦儒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宋室南渡后不久,大约在公元1130年左右。
在南宋初期,朱敦儒经历了从北方逃难到江南的过程,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动荡和不安。他的家庭破碎,亲人离散,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在这首词中,他以“风流子”自嘲,表达了自己对风流倜傥生活的厌倦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初期的社会充满了战乱和流离失所。金兵南下,使得江南地区的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朱敦儒的词作充满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他的词风清新脱俗,以婉约派为主,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为南宋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