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抚松韵
昂藏苍髯翁,违世号独立。
女萝千丈丝,依倚忘岌岌。
有客眠疎阴,感慨百世人。
不悟女萝累,甘为女萝亲。
猗欤山下兰,清芬传楚泽。
野蔓不可干,此道何曾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位魁梧的白须老者,与世隔绝而自立门户。
他如同千丈长的女萝之丝,依靠着大树而不觉危险。
有客人在这里歇息,感叹百代人的沧桑。
他们不理解女萝的束缚,却愿意亲近女萝。
美丽的山下的兰花啊,它的清香在楚地的水泽中流传。
山野里的藤蔓无法触及它,这种高雅的风范从未消失。
去完善
释义
【昂藏】高大伟岸的样子。
【苍髯翁】指鹤,因其颈毛长如髯,故称。
【违世】离开尘世;避开世俗。
【号】表示尊称。
【女萝】一种寄生植物,常攀援于松树上。
【忘岌岌】形容寄生植物在松树上的茂盛景象。
【百世人】比喻许多世代的人。
【不悟】不知; 不理解。
【甘为】情愿做。
【猗欤】语气词,相当于“啊呀”。
【兰】香草名。
【楚泽】古地名,楚国境内的湖泊和水草地。
【野蔓】野生藤蔓。
【不可干】不能干扰或损害。
【此道】指清高独立的品格。
去完善
赏析
《次抚松韵》描绘了两种形象:昂藏苍髯翁(坚持自己理念的智者)和女萝(渴望依靠的弱者)。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独立和依赖的看法。前四句赞美智者的独立精神和坚定信仰,而后四句则批评那些甘于依附他人的弱者。
诗中还提到了“山下兰”,即那些能够保持自身独立品质、传播美好品质的人。诗人认为这些人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能够在污秽的环境中保持着自己的清白与独立。
全诗以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强调了个人的独立精神和人格尊严的重要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抚松韵》是南宋诗人叶茵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64年左右,正处于南宋末年的乱世之中。此时,北方金国已经灭亡,而南方的南宋也即将被蒙古帝国所灭,整个华夏大地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叶茵的人生际遇可谓坎坷。他曾因战乱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流浪。然而,正是这段漂泊的岁月,让叶茵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也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叶茵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互相鼓励和支持下,共同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人为了逃避战乱和苦难,纷纷选择隐居山林。叶茵也是如此,他在游览了各地的山水名胜后,最终选择了在浙江天台县的华顶山隐居。在这里,他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诗歌,如这首《次抚松韵》。
在这首诗中,叶茵以松树为象征,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纷争的厌倦。他用松树的坚韧和不屈来比喻自己的品质,同时也暗示了他在乱世中依然坚持信念的精神风貌。因此,这首《次抚松韵》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宣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