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苦热喜雨
吾闻和阴阳,古人喻调鼎。
四时有节适,万类自纾窘。
神哉洪钧播,妙自元气涬。
寒暑递推迁,日月互光炯。
隆冬生流金,酷热启冰井。
由来积以渐,其究势莫竞。
沿流盍寻源,循踵良自宁。
天功果其全,人事或可请。
民咨思图易,牛喘戒用猛。
于焉贵调燮,持以济炎冷。
今年苦烦蒸,六月无息影。
晴曦煽赫赫,卒岁忧懔懔。
无何阴鸟鸣,恍若商羊骋。
浓云泼黛合,飞电与天等。
谁为投壶戏,多谢一笑肯。
疾雷正昼发,隠隠连夜永。
群龙挟雨飞,霶霈浃四境。
岂惟苏槁苗,已足润顽矿。
欢呼到田稚,扬泊乱池黾。
热恼变清凉,造化祇俄顷。
如痛乃遽定,若醉而倏醒。
人情竞欣欣,我寐独耿耿。
帝力今何知,谁其发深省。
古来禹稷志,要在饥溺拯。
行当岁有秋,岂但禾同颖。
群熙正待哺,一饱慰延颈。
恩斯宇宙均,泽可天地准。
怜渠诧祥瑞,得醉矜酩酊。
何人司调元,嗣岁愿多稔。
但令风雨时,谁复浪悲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知道阴阳调和的重要性,古代人把这比喻成调理饮食。四季有序更替,万物因此能顺利生长。神奇的是大自然的力量在运行,微妙在于本源之气的涌动。寒冷与炎热的交替,日月的光辉相互辉映。寒冬中也有温暖如火的时候,酷热季节也会有冰雪降临。这源于逐渐积累的过程,最后达到自然力量的和谐平衡。顺着这水流去寻找源头,沿着足迹去寻求安宁。上天的力量是完整的,人为的努力或许也可以得到肯定。人们思考着如何让生活的变得更容易,就像牛喘息时也需要避免过猛的行动。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调整,以便在炎热和寒冷中找到平衡。
今年非常炎热,六月的阳光没有片刻停歇。烈日炎炎,整年都让人忧心忡忡。突然阴鸟开始鸣叫,好像是传说中的神鸟商羊在飞翔。天空中的乌云密集,闪电划破长空。是谁在那里嬉戏呢?感谢他们的笑声。闪电划过夜空,大雨随即倾盆而下。不仅让枯苗复苏,也足以滋润泥土中的矿石。田间的孩子们欢呼雀跃,池塘里的生物们也活跃起来。炽热的苦恼瞬间变成凉爽的愉快,大自然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像痛苦突然减轻,像醉酒的人瞬间醒来一样。人们对这场甘霖非常欣喜,而我却独自忧虑。帝王的力量如今如何体现呢?谁能发出深深的反思呢?自古以来大禹和稷的神志,就是在饥饿和溺水之时拯救百姓。应该每年的秋天都会有个好收成,不仅仅是禾苗的丰收。众多生灵等待喂食,一餐饱腹就能满足他们急切的需求。这种恩情均匀地遍布在整个宇宙,这种润泽可以达到天地的标准。可怜那些惊讶于吉祥征兆的人,喝得烂醉还自我炫耀。谁是负责调节天地元气的人呢?期望未来的年份都能丰收。只要让风雨适时到来,谁还会无谓地悲伤和嘲笑呢?
去完善
释义
吾闻和阴阳,古人喻调鼎:此句中的“和阴阳”指的是四季交替的过程,古人通过调整阴阳来比喻治理国家的道理;调鼎意指料理政事,此处指出了解自然规律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炎炎,又忽逢及时雨的诗歌。诗人以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开篇,强调四时交替的规律及万物生长的依赖。通过描绘天气的极端变化,表现了自然界强大的生命力和人类对生活的期盼。诗人提醒人们注重“调燮”,关注民生和气候变化。在久旱之后,突如其来的大雨滋润了大地,使得炎热和烦恼瞬间变得清凉。这种深刻体验引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深思考。这首诗引导我们从自然现象中汲取生活智慧,感悟生命的美好,同时对国家治理提出了要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苦热喜雨》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廖行之创作于公元1175年。在这一年里,我国正处于南宋时期,此时的政治局势并不稳定,战乱频繁。廖行之本人曾任地方官吏,对于民间疾苦有较深的了解。此诗体现了作者身处乱世,但仍旧关心民生疾苦的精神。他以独特的诗歌艺术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天气变化的深切关注和对农民生活的担忧,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