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第十四粱山祖意颂

标题包含
第十四粱山祖意颂
国令严严拟者危,毫厘才动铁轮随。 心萌口应三千里,齿露言来苦怨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国家法律严格如同高山峻岭,稍有触犯便会有严厉惩罚跟随。心里想要说什么,嘴巴便会自然回应;但是说出的话如果涉及违法,那么又该向谁抱怨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指梁山伯,即梁山第十四位好汉宋万。 2. 国令严严拟者危:国家法律严明,触犯者会面临危险。拟,模仿;危,危险。 3. 毫厘才动铁轮随:意指只要有一丝一毫的犯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铁轮,比喻严厉的刑罚。 4. 心萌口应三千里:心中萌生想法,立刻就能说出来,传遍千里。这里形容宋江等人智勇双全,颇有威望。 5. 齿露言来苦怨谁:露出牙齿说话,表示自己吃苦受累无人理解。这里表现梁山好汉备受压迫,无人理解的苦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国家统治的担忧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同情。首句“国令严严拟者危”表达了国家法律严厉执行时,民众会感到压迫和恐惧。次句“毫厘才动铁轮随”则暗示了法律的严格实施让人民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受严惩。 接下来的两句“心萌口应三千里,齿露言来苦怨谁”是诗人的心灵写照,表达了他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诗人在这里暗示了民众的哀声遍野,却又无法通过言语来表达。这种无奈之情在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第十四粱山祖意颂》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当时白居易担任左拾遗一职,负责为皇帝提供咨询和谏言。这首诗是他对时事政治的关切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的体现。 在唐德宗时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民生疾苦。白居易作为一位有远见的官员,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治理,希望通过诗歌表达他的政治理想和改革意愿。《第十四粱山祖意颂》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在这一时间段内,白居易的人生经历也颇为丰富。他曾出任地方官,了解民间疾苦,后又进入朝廷,参与政务。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唐朝中叶的社会风气和思想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当时的文人学士注重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责任。这种风气在白居易的诗中也有所体现,如他在《第十四粱山祖意颂》中表达的孝道和家族观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