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
探春绕遍玉阑干,香暗冰痕屐齿寒。
怕有花头遭冻损,枝枝呵手掐来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探春围着白玉栏杆漫步,暗暗的香气混合着冰凌的冷气让人感受到寒冷的滋味。担心花朵受冻受损,于是逐个仔细检查。
去完善
释义
《踏雪寻梅》注释如下:
1. 探春:指寻觅春天的气息。
2. 玉阑干:指白玉般的栏杆,形容栏杆的精美。
3. 香暗冰痕:指梅花的花香与冰层相映成趣的景象。
4. 屐齿:指鞋子的底部,这里借指踩踏雪地的痕迹。
5. 怕有花头:担心花朵被冻伤。
6. 遭冻损:遭受寒冷天气的影响而受损。
7. 枝枝:形容梅花的数量众多。
8. 呵手:通过哈气温暖手指以防止冻僵。
9. 掐来看:仔细地查看梅花是否受到冻害。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踏雪寻梅”为题,生动地描绘了他在雪中探寻梅花绽放的场景。首句“探春绕遍玉阑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执着探寻的心情,通过“玉阑干”的描绘,展现了梅花在白雪映衬下的美丽景象。
第二句“香暗冰痕屐齿寒”,则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在寻觅梅花过程中所感受到的香气与寒冷并存的氛围。“香暗”意味着虽然香气淡弱却让人能真切感知到它的存在,这与“冰痕”一起呈现出一种冷冽之美。
第三句“怕有花头遭冻损”,表达了诗人担忧梅花花朵因寒冷而受损的情绪,使我们对梅花的关爱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句“枝枝呵手掐来看”,更是将诗人对于梅花的珍视和呵护展现得栩栩如生。通过“呵手”这一细节动作,我们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暖意和对梅花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对“踏雪寻梅”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热爱自然、关心梅花的情感,以及他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生活态度。诗句中的意境优美且富有生活气息,使我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一份难得的雅致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雪寻梅》是南宋诗人王镃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此诗创作于公元1247年左右的南宋时期,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宋元交替之际。
王镃在当时是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但在那个动荡的时局下,他的才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现。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权日渐衰落,北方的金朝已经崛起,开始对南宋形成了强大的压力。面对这样的形势,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王镃便是其中的一位。
《踏雪寻梅》一词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词中,他以踏雪寻梅这一浪漫的行为为载体,传达出自己在纷扰世界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渴望。虽然当时的社会环境充满危机和不安,但王镃依然能在诗词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展现了其坚韧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