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洞

标题包含
三洞
金华北山三洞天,垂髫欲往今华颠。 春风吹衣雨洗屐,瘦筇忽拄苍山烟。 山高地平走幽涧,根络石上森楠楩。 步从飞桥瞰石洞,崖色阅世知几年。 风痕雾迹化异物,龙首昂左尾右旋。 就中暗穴如蟆颐,急水泻碧鸣娲弦。 溯流束炬照徒涉,肩背擦石行拳挛。 水穷路夷内景得,以炬交烛穷幽玄。 细纹蹙波涌浪接,皓彩凝雪飞霜鲜。 大为狮子虎犀象,琐碎亦复蜂屯然。 蜿蜒双蟠角尾具,一一玉爪拏苍坚。 穹龟负甲色深墨,长蛇白质相萦缠。 钟能钟声鼓能鼓,不假枞簴知谁悬。 直櫺斜槛藏湢室,短畦长町移原田。 青云白霓五色霞,笑画败絮留丹铅。 中途经过最深窅,伏身低眺洞口泉。 空明一线隔远见,秋蟾浴海光婵娟。 左岩袈衣颇横亘,叠折众皱垂蹁跹。 自余神怪不可极,似凿非凿镌非镌。 出登山腰叩中洞,外视石井闻潺潺。 入深踏险思缒绠,长竿揭炬后且先。 水帘可俯心为悼,到此十九归言遄。 嗜奇不惮历磊砢,足以目故差轻便。 翻身却望水帘处,银河天落悬吾前。 常情疑复下百尺,积水定作神龙渊。 石干径辟却易进,玉笋拔地修而圆。 宜为渊处乃为屋,亦或摩藓题新篇。 同游怪我久未出,笑谓岂欲井底眠。 林幽风起日已晚,犹睨高洞山之巅。 薪蒸可买樵我导,不远数里仍攀缘。 傍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凤(1241年-1307年),字韶卿,号九华山人,徽州府歙县人。元代著名学者、诗人。 方凤出生于南宋末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交贤达,学识渊博。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于九华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金华北山三洞天,今日白发欲游览。 春风吹拂着衣襟,细雨洗净了木屐,手持拐杖走向苍茫烟雾中的青山。 山高地阔穿越幽谷,盘根错节的树木显得十分茂盛。 跟随飞桥俯瞰石洞,感叹岩石的颜色已经度过了多少岁月。 风的痕迹和雾的踪迹在洞中化为异物,如同龙的头部高昂,尾部旋转。 其中隐藏着黑暗的洞穴,就像蛤蟆的嘴巴一样,激流穿过发出清脆的声音。 跟着瀑布前进,照亮脚下的道路,肩膀摩擦着石头,艰难前行。 到达水的源头,道路变得平坦,内部的景色开始显现,用火炬互相照亮这深邃的地方。 细致的纹理和波纹涌动连接在一起,洁白的色彩凝聚成飞霜。 有大的形状如狮子、老虎、犀牛和大象,也有细碎的小生物聚集在这里。 它们蜿蜒扭曲,双脚健壮有力,用玉爪抓住青色的石头。 巨大的乌龟背负深黑色的甲壳,长长的蛇相互纠缠。 钟和鼓的声音自然响起,不需要悬挂在枞树上。 笔直的柱子和倾斜的栏杆隐藏在密室里,短小的菜畦和长长的田埂迁移到原野。 青色的云和白色的霓裳,五彩斑斓的晚霞,如同嘲笑画布上的败絮留下的朱砂印记。 途中经过最深的幽静地方,低身观看洞口的泉水。 明亮的光线像一条线,隔着遥远的地方看,秋天的月亮沐浴在海面上,光芒动人。 左边的岩石披着袈裟,众多的褶皱显得端庄华丽。 其他神仙鬼怪无法尽述,好像是被雕刻出来,又好像是自然的产物。 走出山腰,来到中间的洞,外表看起来像一个石井,里面传来潺潺的水声。 深入危险的地方,想要用绳索确保安全,举着火炬走在前面。 瀑布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但是在这个地方却无法说得清楚。 自古以来就有人喜欢探险,来到这里也算是轻松愉快的事情。 转身回望瀑布的地方,银河从天而降挂在我的面前。 平常的想法是下面还有几百米深,这里应该是一条神龙居住的深渊。 石头之间的小径很容易进入,玉笋拔地而起显得圆润。 这里应该是深渊所在的地方,也许还能看到新的诗篇刻在岩石上。 同伴奇怪我怎么这么久才出来,笑着说难道你想要在井底睡觉吗? 森林深处起了风,太阳已经开始落山,依然看着那高高的洞口。 买来柴火准备生火,让向导带我继续攀爬。
去完善
释义
1. 金华北山三洞天:金华,浙江金华市;北山,即金华的北山。 2. 垂髫欲往今华颠:垂髫,儿童时期;华颠,头发花白的老年。 3. 春风吹衣雨洗屐:春雨湿衣,洗刷木屐上的尘土。 4. 瘦筇忽拄苍山烟:瘦筇,竹子制成的拐杖;苍山烟,山间的烟雾。 5. 山高地平走幽涧:山地高,平地低,行走在幽静的溪涧。 6. 根络石上森楠楩:树木生长在岩石上,显得繁茂。 7. 步从飞桥瞰石洞:沿着飞桥行走,俯瞰石洞。 8. 风痕雾迹化异物:风吹雾散,形成各种奇特的形象。 9. 龙首昂左尾右旋:形容洞穴的形状像龙。 10. 就中暗穴如蟆颐:暗穴,洞穴深处;蟆颐,蛤蟆的嘴巴。 11. 急水泻碧鸣娲弦:急水,湍急的水流;娲弦,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女娲制作音乐的器具。 12. 溯流束炬照徒涉:逆着水流,用火炬照明徒步涉水。 13. 肩背擦石行拳挛:指在狭窄的地方,身体紧贴岩石前行。 14. 以炬交烛穷幽玄:交烛,互换火种;幽玄,深远的含义。 15. 大为狮子虎犀象:狮子、老虎、犀牛、大象,都是石刻的形象。 16. 堆积蜂屯然:形容石头堆积的样子,像蜂群聚集。 17. 蜿蜒双蟠角尾具:形容石刻的线条曲折蜿蜒。 18. 不假枞簴知谁悬:枞簴,古代乐器悬挂的架子;这里指没有使用任何工具,就知道谁悬挂的。 19. 直櫺斜槛藏湢室:直櫺,直的栏杆;斜槛,倾斜的栏杆;湢室,浴室。 20. 短畦长町移原田:短畦,短小的田地;长町,长条状的田地;原田,原来的农田。 21. 青云白霓五色霞:青云,白云;白霓,白色的云彩;五色霞,五彩斑斓的云彩。 22. 笑画败絮留丹铅:丹铅,红色的颜料;这里是说,把红色颜料留在破损的画布上,表现其高超的画技。 23. 中途经过最深窅:深窅,深邃的洞穴。 24. 空明一线隔远见:空明,明亮的空间;一线,一条光线。 25. 左岩袈衣颇横亘:左岩,左侧的岩石;袈衣,僧袍;横亘,横向延伸。 26. 自余神怪不可极:自余,除此之外;神怪,神秘怪异的事物。 27. 出登山腰叩中洞:出登,走出洞穴;山腰,半山腰;叩,敲门。 28. 外视石井闻潺潺:外视,向外看;石井,岩石形成的井口;潺潺,水流的声音。 29. 水帘可俯心为悼:水帘,瀑布;俯,低头;心为悼,心里感到悲哀。 30. 亦或摩藓题新篇:摩藓,抚摸苔藓;题新篇,写下新的诗篇。 31. 同游怪我久未出:同游,一起游览的人;怪我,责怪我;未出,还没出来。 32. 笑谓岂欲井底眠:笑谓,笑着说我;岂欲,难道想要;井底眠,待在井底睡觉。 33. 犹睨高洞山之巅:犹睨,还看着;高洞,高山顶部的洞穴。
去完善
赏析
三洞,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哲理。首先,“三洞天”可能象征了人生的三个阶段:童年、中年和老年。诗人在叙述自己童年时的愿望与成年后的感慨时,表达了他对人生沧桑的深刻理解。他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通过生动的形象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探险的好奇心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彰显了他的胆识和气概。 在诗人的引领下,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他在描述沿途所见的各种奇特景象时,以其独特的手法赋予了自然界的生物以神话般的魅力。他还通过对声音、光线、色彩的细腻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 诗人还通过探讨洞穴中的各种景观以及其形成的自然原因,向人们揭示了自然的奥妙与人类智慧的有限。最后,当他带领我们走出洞穴,重新回到阳光之下时,他表达了自己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三洞为题,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它既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篇,也是一幅生动形象的山水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洞》是南宋末年诗人方凤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79年左右。这一时期,南宋政权风雨飘摇,金兵入侵,国家处于战乱之中。 在这一特殊时期,方凤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曾任官职,后因战乱停职回乡。在家乡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战火给百姓带来的痛苦,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 同时,南末末年是一个政治动荡、民生疾苦的时代。金兵入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一时代背景为方凤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社会观察。 在这首诗中,方凤通过对“三洞”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忧虑。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痛苦,以此警示世人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使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