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雨雪萧萧在异乡,冷看孤影百愁生。
江南江北春风好,坐对寒灯到五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水纷纷落在异乡的土地上,冷冷地看着孤独的影子和心中的无数烦恼油然而生。江南江北的春风如此美好,我却独自对着寒冷的灯光一直熬到了五更时分。
去完善
释义
1. 雨雪:雪和雨交加的天气。
2. 异乡:他乡,指诗人所在的地方并非故乡。
3. 冷看:静静地看着。
4.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
5. 江北:长江以北的地区。
6. 五更: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五更为天明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夜坐》是南宋诗人释行海创作的一首描绘思乡情感的诗词。首句“雨雪萧萧在异乡”写作者身处异地,孤独而无助的心情。萧萧的雨雪声与作者的异乡之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孤独的氛围。
第二句“冷看孤影百愁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独立沉思的情景。冷字既表达了天气的寒冷,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看到孤单的身影,内心涌起无数愁绪,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直接倾诉。
第三、四句“江南江北春风好,坐对寒灯到五更”则表达出诗人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江南江北,春风已暖,而诗人却只能孤独地在寒冷的夜晚中度过。他独自面对寒灯,直至天明。这首诗以形象的画面,传达了作者深深的乡愁和孤独之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坐》是南宋诗人释行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坐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释行海是一位僧人,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时代。当时,金国和蒙古等北方民族不断侵扰南宋边境,导致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选择出家为僧,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释行海的生活时期,佛教在南宋非常盛行。许多文人和士大夫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将佛教视为心灵的寄托。释行海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歌往往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气息。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事无常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