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旱晚雨
庆历丙戌夏,早气蒸如焚。
行路尽婴暍,居人犹中瘟。
堕鸟不收喙,游鱼几烂鳞。
絺绤亦难御,更值成雷蚊。
骄阳断雨脉,焦熬逾五旬。
农塍坐耗裂,纵横龟灼文。
众目血坼眦,日睇西郊云。
守臣恤民病,心乱千丝棼。
祈龙割舒雁,纵阴开北门。
古法久弗验,群祠益致勤。
徧走于境内,神兮若不闻。
或时得泛洒,蒙蒙才湿尘。
丰年望既绝,节候俄秋分。
忽尔降大澍,霄冥连日昏。
垂空状战戟,入霤疑倾盆。
田禾十九死,强渍枯槁根。
萧稂贱易活,势茂如逢春。
蛙黾渴易满,泥跃嬉成群。
济物乃容易,应时何艰辛。
辙鲋骨已坏,徐激西江津。
谷黍霜已厚,始调邹律温。
天意执可问,对之空气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庆历四年夏天,天气闷热如火炉。
路上行人中暑晕倒,居民也被瘟疫困扰。
鸟儿掉落却无法收起翅膀,鱼儿在水中几乎要腐烂。
穿上夏布也难以抵挡炎热,还要面对如雷般的蚊子。
烈日曝晒,雨水断绝,庄稼在高温下枯萎,农民心如刀绞。
希望祈求神灵降雨,却仿佛得不到回应。
偶尔有些许湿润,却不足以缓解干旱。
丰收的希望破灭,节气已是秋分。
突然之间,大雨倾盆而下,铺天盖地,如同交战时的战戟。
农田中的禾苗大部分死亡,仅剩的一些也无力回天。
只有杂草趁机繁茂生长,青蛙跳进泥水中欢乐嬉戏。
帮助万物容易,而顺应天时却充满艰辛。
旱涸的鱼在水中跳跃求生,就像那千里马遇伯乐。
待霜降后的谷物成熟,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面对这样的天气,我们不禁想问:老天爷,你的心意究竟是什么?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岁旱晚雨》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韩琦的一首描写旱灾后降雨的诗歌。诗中通过对天气的描绘和人们生活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旱灾后的惨状以及人们对雨的期盼。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在干旱时期人们遭受的痛苦以及对甘霖的渴望。在描述农作物受到旱灾影响的同时,也暗示了农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通过表达出对于下雨的喜悦和对自然的敬畏,诗歌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及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岁旱晚雨》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韩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宋仁宗时期,公元1048年左右,当时北方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时值农业社会,粮食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危和民生问题。作为北宋的名臣,韩琦十分关注民生疾苦,他亲临灾区,了解灾情,为了鼓舞民心,提振士气,写下了这首描绘久旱逢甘霖的诗歌。
在这段时间里,韩琦曾担任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一生力主抗击西夏、保卫边疆。在中原地区遭受严重旱灾时,他也积极参与救灾工作,关心民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由于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限制,粮食生产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一旦遭遇旱灾、水患等自然灾害,便可能导致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因此,朝廷上下都非常重视抗旱防灾工作,并作为选拔官员的一个重要标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