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家园夜月

标题包含
家园夜月
荒畦多古木,月送影婆娑。 须信闲中好,翻嫌尘事多。 簷低排远岫,堂近俯清波。 夜静频来往,渔樵互奏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侃,字直夫,号南湖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是南宋的名臣,曾担任宰相一职。 张侃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荒芜的田地间生长着许多古老的树木,月光洒落在这丛丛古树之间,使得树影婆娑。 确实应相信宁静之中有种种美好,而人们常常抱怨生活中的纷繁杂乱。 屋檐低矮,远远地望见连绵的山峦;堂前贴近水面,可以俯视清澈的水波。静谧的夜晚,时不时能看到渔民和樵夫互相走动,他们彼此会哼唱一些歌曲来消磨这寂静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荒畦:荒芜的菜园子。 2. 月送影:月光洒在物体的影子。 3. 婆娑:形容事物错落有致的样子。 4. 须信:必须相信。 5. 閒中:闲暇的时候。 6. 翻嫌:反而讨厌。 7. 尘事:指世俗琐事。 8. 簷低:屋檐较低矮。 9. 排远岫:排列着远方的山峦。 10. 清波:清澈的水波。 11. 夜静:夜晚安静下来。 12. 频:频繁。 13. 往来:来来往往。 14. 渔樵:打鱼和砍柴的人,这里代指普通百姓。 15. 互奏歌:互相歌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家园夜月》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夜景图,诗人以“荒畦多古木,月送影婆娑”开篇,月光洒在古老的大树上,树影婆娑,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之美。接下来,诗人用“须信闲中好,翻嫌尘事多”传达出对自由恬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纷扰世事的厌倦。诗的后两句,“簷低排远岫,堂近俯清波”,通过对建筑物的描述,展现出家园的美丽和安详。最后,“夜静频来往,渔樵互奏歌”将视角转向了夜晚的人们,他们在静谧的夜晚彼此交流,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整首诗给人以宁静、美好之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家园夜月》是南宋末年诗人张侃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56年,正值南宋末期,蒙古军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张侃作为文人,对家国之情有着深厚的情感。 在这一年,张侃因战乱与家人失散,自己寓居在江南一带。夜月之下,他望向远方的家园,心中充满担忧和思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描绘家园夜月的诗。 诗人通过对家园夜月的描绘,表达了身处乱世中的无奈和对家人、故土的深切思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这首诗歌成为了张侃的代表作之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