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芦四鸿 其一
芦叶满沙洲,凫翁取次游。
生绡才半尺,占得江南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芦丛的叶子铺满了沙滩和水面,野鸭随意地在其中游荡。这只有半尺长的生绢,已经能展现出整个江南秋天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寒芦四鸿:这是一组描绘水鸟的诗歌题目。
2. 张侃:宋朝文人,生平不详。
3. 芦叶满沙洲:沙洲,河边的陆地;芦叶,芦苇的叶子。这句意为到处都是长满芦苇的沙洲。
4. 凫翁:指野鸭。取次游,随意游玩。
5. 生绡:未染色的绢;这里用来比喻水鸟羽毛的颜色。
6. 半尺:长度单位,古代约为16厘米左右。
7. 占得江南秋:意味着水鸟栖息在美丽的江南水乡秋天景色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色:广阔的沙洲上,芦叶繁茂;白鹅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尽管画面只展现了半尺宽的生绡(一种质地轻薄的画布),却让人感受到了整个江南秋天的韵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了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芦四鸿》是南宋词人张侃创作的一组诗词。此系列作品以四只大雁为主要形象,分别寓意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表达词人对自然、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感悟。
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末,当时正值南宋晚期,战乱频繁,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词人们纷纷寄情山水,借诗词抒发胸臆,探讨人生哲理。
张侃是南宋的一位官吏,他经历过南渡后的现实动荡,看到国家疆土丧失、人民流离失所的局面,对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但另一方面,张侃性格豁达,擅长从生活中发现乐趣,他的诗词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这首《寒芦四鸿 其一》通过描绘寒秋时节的四只大雁,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和人世沧桑的感慨。他既赞美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又寓含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同时提醒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忘关注现实问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