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手持珍宝扇走进皇宫,原意是让花朵在香气中舞动。
月宫仙子要随着彩云降临,不能整晚都在月亮里。
去完善
释义
1. 宝扇:珍贵的扇子,这里指扇子的材质贵重。
2. 持来:拿着进来。
3. 禁宫:帝王的宫殿,这里指皇宫。
4. 本教:原本让。
5. 花下:花朵之下,这里指花丛之中。
6. 动香风:吹动香气,这里指扇子摇动产生的香气。
7. 姮娥:即嫦娥,神话中的仙女。
8. 须逐:必须跟随。
9. 彩云:彩色的云,这里指美丽的景象。
10. 不可通宵:不能整夜。
11. 在月中:在月亮中,这里指嫦娥居住在月亮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畅的一首咏扇诗,题目为《扇》。诗中通过对扇子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和短暂时光的感慨。
首句“宝扇持来入禁宫”,描绘了扇子从宝扇到禁宫的过程,寓意着扇子原本是一种珍贵的艺术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第二句“本教花下动香风”,进一步描述了扇子的功能。扇子原本是用于在花下煽动人心的香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作用也逐渐被忽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第三句“姮娥须逐彩云降”,以嫦娥奔月的典故比喻扇子的消失。诗人认为,扇子虽然曾经是珍贵的艺术品,但终究会像嫦娥一样消失在彩云之中。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一句“不可通宵在月中”,进一步强调了扇子不能像嫦娥一样永远停留在月中。这一句呼应了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短暂时光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扇》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陆畅所作,创作于唐玄宗时期(712年-756年)。陆畅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唐朝的繁荣和开放使他深受熏陶,文化修养极高,诗歌才华横溢。他在仕途中并不得意,但也因此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在《扇》这首诗中,陆畅通过对扇子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描述了扇子在炎炎夏日中的重要性,以及扇子从盛用到丢弃的过程。这一过程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也反映了作者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看法。通过扇子的形象,作者传达了“繁华落尽见真淳”的人生态度,即要关注事物的本质,不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繁荣昌盛。诗歌作为唐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陆畅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和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