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到泗州酬崔使君
徐城洪尽到淮头,月里山河见泗州。
闻道泗滨清庙磬,雅声今在谢家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徐城洪蔓延至淮水源头,月光下的河山映出泗州景象。
听闻泗水岸边有座清静庙宇,磬音优雅如今回荡在谢家楼上。
去完善
释义
徐城:古县名,位于江苏省泗洪县。洪:指淮河洪泽湖一段。
淮头:淮河边。
泗州:唐朝的州治所在,位于今江苏盱眙境内。
泗滨:泗水之滨。清庙磬:指唐代著名的磬石。
谢家楼:是泗州的一座酒楼,诗人常在此聚会。
去完善
赏析
《夜到泗州酬崔使君》是唐朝诗人陆畅的一首描绘夜景的诗。诗中,作者以月光下的山河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在泗州(位于今江苏省宿迁市)的所见所闻。"徐城洪尽到淮头,月里山河见泗州"描述了诗人从徐州一路来到淮河岸边,夜晚的月光下,泗州的山河美景映入眼帘。
接着,"闻道泗滨清庙磬,雅声今在谢家楼"则表达了诗人听闻泗州有座清净的古庙,庙内的磬声悠扬,而此时正回荡在谢家的楼阁之间。这两句诗既赞美了泗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韵味,也流露出作者对此地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独特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夜到泗州酬崔使君》是唐朝诗人陆畅的作品,创作于公元856年。
在这个时期,陆畅刚刚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士,但是他的官途并不顺利。他一直在各地担任地方官员,负责一些日常事务的处理。
当时唐朝已经进入晚唐时期,政治腐败,国力衰微。虽然表面上仍保持着国家的统一和繁荣,但实际上内部矛盾重重,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陆畅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夜到泗州酬崔使君》这首诗就是陆畅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充分展示了陆畅作为一名诗人的才情和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