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日夜

标题包含
九日夜
灯下竹烟看更碧,月间花色不分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灯光下的竹林烟雾中,竹子显得更加翠绿;月光映照下的花朵,红色与白色难以区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九日: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2. 夜:夜晚,指代时间。 3. 灯下:在灯光下。 4. 竹烟:指焚烧竹叶产生的烟雾。 5. 看:观察。 6. 更碧:更加青翠。 7. 月间:月光中。 8. 花:菊花。 9. 不分红:无法分辨颜色。这里形容月色朦胧,无法看清花朵的颜色。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五言诗中,诗人陆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首句“灯下竹烟看更碧”,通过灯光下的烟雾衬托出翠绿的竹子,强调了竹子在夜间的翠绿之色。第二句“月间花色不分红”,则是通过月光映照下的花朵,使红色更加鲜艳夺目。全诗通过对比和映衬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种静谧、恬淡而又充满生机的夜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夜》是唐朝诗人陆畅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贞元年间(785-805年),正值唐朝盛世的中后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诗歌成为了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载体。 陆畅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文学的熏陶。他才华横溢,擅长写诗。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取得功名。这使他感到失落和无奈,但他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贞元年间,唐朝虽然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已经暴露出种种问题,如官僚腐败、贫富差距加大等。这些问题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思。陆畅也是如此,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