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送别费冠卿
红椒花落桂花开,万里同游俱未回。
莫厌客中频送客,思乡独上望乡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成都送别费冠卿》是一首唐代诗人陆畅的离别诗。以下是注释:
1. 成都:古代蜀郡治所,现在四川省成都市。
2. 红椒花:指红色的桂花。在古代,红桂与红蕉并称,“红蕉椒”即红桂。此处可能因方言差异或诗歌创作的需要而作“红椒花”。
3. 望乡台:古人登高望远之处,又称为“拜将台”。在此处象征离家远游的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成都送别费冠卿》这首诗是陆畅在四川成都送别的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红椒花落桂花开”描绘了时节交替、景色变化的景象,暗示别离时间的流逝。同时,红椒和桂花分别是四川的特产,诗人以此表达对故地风物的眷恋。
次句“万里同游俱未回”则表达了对远方友人归乡的期待。“万里”突出了路途遥远,表现了诗人的关切之情。“同游”回忆了过去共度的美好时光,强调了二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第三句“莫厌客中频送客”为劝慰之语,宽慰友人不要因离别而心生厌烦。诗人用诙谐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既传达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又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末句“思乡独上望乡台”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望乡台”是指古代驿道上供行人休息并眺望家乡的高台,这里用来象征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通过将自身的思乡之情与友人离别之情相互映衬,展现出诗人在面对离别时的矛盾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成都送别费冠卿》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陆畅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46年至859年之间,即唐宣宗在位期间。在那个时候,唐朝的文学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的阶段,特别是诗歌创作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
在这个时期,陆畅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对民间疾苦有较深的了解。此外,他还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拓宽了视野。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唐朝虽然已经度过了鼎盛时期,但由于唐宣宗的励精图治,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也有所恢复。这使得文人墨客们在创作上得到了较好的环境支持。另一方面,由于科举制度的推行,士人阶层逐渐崛起,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社会以及人生的看法,这也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成都送别费冠卿》这首诗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陆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才情和敏锐的观察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