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标题包含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楼房紧靠黄河,山间座落满座,清风吹来水面平静凉爽,谁会在此安睡。 夜深人静,军事州郡内的寂静钟声回荡,不会影响那秋月照耀着城头。 自从离别富贵人家的家门已经过了三四个春天,再次回来可能会被他们嘲笑仍在尘世中奔波。 昨夜唯有楼前的月亮陪伴着我,仿佛它认识那位在诗和酒中度过的文人雅士。
去完善
释义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注释: 1. 陕府:唐朝时设置的州郡名,位于今陕西省。 2.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连接渤海与青藏高原。 3. 禁漏:古代宫廷中的计时工具,此处代指时间。 4. 朱门:古代王侯贵族的宅第,红漆大门,后泛指富贵人家。 5. 风尘:喻指世俗纷扰。 6. 谢公:指东晋文学家谢灵运,喜好山水,擅长诗歌创作。此处作者以谢公自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其中的“酬”字意指回应别人的作品或情感。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引导同学们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所要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首先,第一句“楼压黄河山满坐”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宏伟的景象之中,表达了在壮丽的山河之间,一座高耸的北楼屹立其上。紧接着,作者描述了周围环境的氛围:“风清水凉谁忍卧”,意为在此凉爽的夜晚,谁又能安然入睡呢?这里暗示了诗人因美景而陶醉的心情。 第二联,诗人从视觉转入听觉,“人定军州禁漏传”描绘出夜晚时分,军队驻地的宁静与肃穆,“不妨秋月城头过”则传达了作者欣赏夜景的心境。在这里,诗人展现出了一种处变不惊、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接下来的两联中,诗人叙述了自己与崔大夫分别的时间,四年的离别让他感慨万分。当他再次见到对方时,或许会觉得过去岁月的风尘已经淹没了他们的人生轨迹。然而,正如他所说,昨晚只有那楼前的明月认识了他这位曾经的诗酒风流之人。 整首诗以景生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以及身处纷扰世界中的超然物外之感。最后两句尤为动人,不仅凸显了诗人的豁达心态,还道出了一个共同的心声:友谊长存,犹如皎洁的月光永照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是唐朝诗人陆畅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06年,即唐宪宗元和十一年。这一年,陆畅在长安担任国子监博士,闲暇时与友人登高览胜,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感慨万千,遂创作了这组诗篇。 在这个时期,陆畅正处在他的人生黄金阶段。他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交友广泛,深受朝廷重视。然而,他并未因此沾染官场腐败之风,始终保持清廉正直的品质。与此同时,他也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命运,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在唐宪宗统治时期,唐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然而,宦官权力逐渐扩大,成为威胁皇权的一大隐患。此外,由于长期的战争和自然灾害,百姓生活仍然困苦。在这种背景下,陆畅的诗歌表现出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