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鄙翁住菁山庵

标题包含
鄙翁住菁山庵
粪火堆中不善藏,蹲鸱直透九重香。 烟云深锁菁山坞,辄莫钟声送夕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朋,法号宗泐,字季潭,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他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县(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俗姓陈,名嗣宗。 释智朋在幼年时便出家为僧,后来拜见径山寺的虚堂智愚禅师为师,学习禅宗佛法。他在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粪火堆里难以掩藏其美味,蹲鸱的香味直冲九霄。 烟雾笼罩着山林深处的菁山坞,暮色中的钟声伴随着夕阳的余晖。
去完善
释义
"鄙翁":这里指诗人自己,谦称“鄙”有谦虚的意味。 "菁山庵":地点名,在江苏省镇江市南麓。 "粪火堆中不善藏":诗人在茅草屋旁的粪火堆旁不善于藏匿行踪。这里的"粪火堆"指的是农村常见的柴堆。 "蹲鸱":即芋头的别称。 "九重香":形容香味浓烈,"九重"在这里并非实指,而是用以强调香气之浓郁。 "烟云深锁菁山坞":这句描述了山中烟雾缭绕的景象。"烟云"指的是雾气;"菁山坞"是地名,位于江苏镇江一带。 "辄莫钟声送夕阳":常常伴随着寺庙的钟声,看着夕阳西下。"辄莫"在这里当为"晨钟暮鼓"之意,表示每天早晚按时敲打的钟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处的清幽环境,并通过诗中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态度。首先,诗人用“粪火堆中不善藏”这句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这里的“粪火堆”象征着艰苦的生活环境,而“不善藏”则表明了诗人坦然面对困境的心态。接下来,诗人通过“蹲鸱直透九重香”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了香气四溢的场景,使得读者仿佛能闻到那扑鼻的香气。 接下来的两句“烟云深锁菁山坞,辄莫钟声送夕阳”,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意境。诗人通过“烟云深锁菁山坞”这句,展现了山林中的烟雾弥漫、云雾缭绕的景象,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格外神秘而又美丽。而“辄莫钟声送夕阳”一句,则是以悠扬的钟声和即将落下的夕阳作为背景,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和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在艰难困苦中的坚韧品质以及淡定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意象,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鄙翁住菁山庵》是南宋诗人释智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野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恬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政局动荡的时期。当时的文人墨客多选择归隐山林,以逃避现实的纷扰。诗人释智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在菁山庵过着与世隔绝的隐逸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释智朋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经担任朝廷官员,但看到官场腐败,深感失望,于是决定辞官归隐。他在菁山庵过上了简朴的生活,耕种自给,闲暇时写诗作画,抒发内心的情感。 在南宋时期,佛教文化兴盛,许多文人士大夫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追求心灵的解脱与宁静。释智朋作为一位禅僧,他的诗歌作品往往流露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这首《鄙翁住菁山庵》正是他在菁山庵隐逸生活中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乱世之中寻得的一片净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