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十三首 其四
贤圣中来不杀生,其家子母自团圆。
阴阳造化初无迹,春在花枝特地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圣贤教化下的世界不杀生,家庭母子便能和谐团圆。
自然规律变化无常却看不见痕迹,春天降临在花枝上让花儿分外美丽。
去完善
释义
1. 贤圣:指德行高尚、智慧超凡之人,这里应该是指佛教的菩萨或者佛。
2. 中来:中间的意思。
3. 不杀生:佛教认为杀生会给自己带来恶果,因此主张不杀生。
4. 其家:指代某个家庭或家族。
5. 子母:儿子和女儿,这里可能泛指一家人。
6. 团圆:团聚在一起。
7.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代表天地、日月、男女等对立统一的两种力量。
8. 造化:创造演化,这里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力量。
9. 无迹:没有痕迹,这里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创造和演化是无形的。
10. 春在:春天的景象。
11. 花枝特地妍:花朵特别美丽。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自然与生命的哲理诗。诗人以"贤圣中来不杀生"开篇,寓意着在贤圣的境界中,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没有杀戮和伤害。接下来的"其家子母自团圆"则描绘出家庭团聚、亲情温情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
接着,诗人以"阴阳造化初无迹"来形容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表达出万物生长、循环往复的哲理。最后一句"春在花枝特地妍"则是点睛之笔,用春天的花朵盛开的美景作为象征,传达了生命之美、自然之美的永恒存在,以及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人生哲理和诗情画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五十三首 其四》是北宋时期高僧释文礼的一首五言诗。释文礼生活在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之交的北宋时期,他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赞誉。这首诗歌正是他在禅宗修行过程中创作的,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这个时代,中国佛教禅宗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许多高僧大德纷纷涌现,禅宗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佛教流派之一。释文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他的禅修生涯。他不仅潜心研究佛学经典,而且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传播佛法,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释文礼在《颂古五十三首 其四》中写道:“青山常运步,流水自通津。”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在他看来,自然界中的山水、草木、风物都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和魅力。同时,他还强调了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这与禅宗倡导的“放下执着,回归自性”的理念相契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