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稼
春日电光飞霹雳,元日奇寒雪盈尺。
销琼融玉夜色凝,赑屭穹林矗僵立。
鲛人泪滴珊瑚枝,通身擎出青琉璃。
霜皮溜雨冻不解,无人报与春风知。
晓光穿漏晴相射,锐士衔枚甲初卸。
山人不读五行书,未省木冰吁可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闪电像飞霹雳一样闪亮,元旦的时候冷得积雪足有一尺厚。
夜晚的天空凝结着冰雪,仿佛是一尊巨大而僵硬的石兽在林海中矗立。
鲛人的眼泪滴落在珊瑚枝上,像是绿色的琉璃在闪烁。
寒冷的树皮上挂着水滴,没有人告诉春风这里有多冷。
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万物,战士们在黎明时分刚刚卸下盔甲。
作为一位不懂五行之术的人,我无法理解冰冻的树木有多么可怕。
去完善
释义
1. 霹雳:指雷电交加的大风雨。
2.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3. 盈尺:形容雪量大,积雪厚度达到一尺。
4. 销琼融玉:形容雪景的美丽如珠宝玉石般的景象。
5. 赑屭:指气势磅礴的森林。
6. 鲛人泪滴:形容雪花如泪珠般从空中飘落。
7. 珊瑚枝:比喻树枝被雪花覆盖的美景。
8. 青琉璃:形容翠绿的树叶在雪中映衬出的颜色。
9. 霜皮溜雨:指寒冷的雨雪天气。
10. 穿漏: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的阳光。
11. 晴相射:晴朗的阳光穿透。
12. 衔枚甲:指军人戴好战具准备战斗。
13. 山人:隐居山林之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14. 五行书:古代关于阴阳五行的书籍。
15. 木冰:古人对雾凇的称呼,这里用来比喻冰雪中的树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木稼”为主题,描绘了自然界神奇而壮美的景象。在春天里,电光闪耀,霹雳声声;元日的严寒中,白雪覆盖了大地,足有一尺深。诗人以雷电、冰雪描绘出大自然的威严和冷酷,传达出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威力。
接下来的诗句中,“销琼融玉夜色凝,赑屭穹林矗僵立”形象地描绘了树木被冰雪覆盖的景象。“销琼融玉”是对冰雪晶莹剔透的生动描绘,而“夜色凝”则暗示了夜晚的寒冷。“赑屭穹林矗僵立”则表达了树木在严寒面前屹立不倒的精神风貌。
接着,诗人用“鲛人泪滴珊瑚枝,通身擎出青琉璃”的诗句来描述冰雪消融后的景象。这里的“鲛人泪滴”象征着春雨,当雨水滴落在树枝上,融化了冰雪,形成了“青琉璃”般的晶莹剔透。这一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
然而,紧接着的“霜皮溜雨冻不解,无人报与春风知”又展现了大自然突如其来的寒冷。即使雨水已经洒落,但霜冻依然存在,无法被驱散。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到大自然的无常与神秘,同时也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最后,诗人通过“晓光穿漏晴相射,锐士衔枚甲初卸。山人不读五行书,未省木冰吁可怕”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虽然自己不是专业的气象学家,不能完全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但他仍然感受到了木冰现象带来的震撼。
整首诗通过对木稼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传达了生命在自然力量面前的顽强与坚韧。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表达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时应有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稼》是南宋著名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14年至1234年之间,正值南宋末年。在这期间,方岳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时局动荡,官场腐败,多次被贬谪。
在这个时代,南宋正处于蒙古帝国入侵的严重危机之中。政治腐朽,民生疾苦,民族矛盾激化,这些都给诗人带来了深深的忧虑和感慨。方岳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士人,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关切和对民生的同情。
在《木稼》一诗中,方岳以木稼为象征,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忧虑。他用“木稼”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百姓生活的困苦。同时,他也通过对木稼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的呼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