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无碍菖蒲

标题包含
谢无碍菖蒲
荣枯无异态,幽寂得长生。 只待天河水,犹嫌玉井冰。 松筠差少事,兰鬰已多情。 独爱禅窗寒,客时几独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繁荣与枯萎并没有太大差别,在幽静的地方得以长久生存。 只要等待天河的水源,还嫌弃玉井的冰块。 松树和竹子几乎没有多少事情要做,兰花和郁金香已经有了许多情感。 我只喜欢寒冷的禅意窗户,作为客人有时会独自倚靠在那里。
去完善
释义
1. 荣枯:指植物的生长和凋萎,此处形容菖蒲的生存状态。 2. 无碍:不受阻碍;无障碍物。这里指菖蒲适应环境的能力强,不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生存。 3. 天河:即银河。在古代文学中,天河常常用来象征富饶的水域。 4. 玉井: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有玉砌的井台。在这里,“犹嫌”表示菖蒲更喜欢接近天河的水源,而不是玉井中的水。 5. 松筠:松树和竹子,常用来比喻坚定的品质和高洁的品性。 6. 兰欝:指兰草的香气。 7. 禅窗:诗人在寺庙中所见之窗户,具有浓厚宗教气息的场景。 8. 客时:诗人拜访庙宇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谢无碍菖蒲”,作者是宋朝诗人陈宓。这首诗借咏叹菖蒲植物,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在诗人眼中,菖蒲这种植物有其特别的生命力,无论在繁华的景致还是凋零的环境,它都能保持自己的生长姿态。同时,菖蒲也代表了诗人的一种人生态度,孤独而不屈,坚韧而独立。 首联“荣枯无异态,幽寂得长生”,写出了菖蒲植物的特点: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它始终保持自己的生长形态,不迎合外界的变化,在幽静的环境中独自生长,体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超然物外的精神气质。 颔联“只待天河水,犹嫌玉井冰”,进一步描述了菖蒲的品格:它只需要自然的雨水滋润,却嫌弃人工的玉井水,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依赖,以及对世俗追求的厌恶和否定。 颈联“松筠差少事,兰欝已多情”,通过对比松树和竹子等植物,更突出了菖蒲的特性和品质。松树和竹子虽然也有坚韧和高洁的品质,但相较于它们,菖蒲更加单纯质朴,没有太多的复杂情感。 尾联“独爱禅窗寒,客时几独凭”,诗人以自己为视角,表达了对菖蒲的喜爱和赞美。他特别喜欢在寒冷的禅窗前欣赏菖蒲,因为在这个时候,他可以感受到菖蒲那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以及那种孤独而不屈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菖蒲植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生命、自然的独到见解和深沉思考。诗人通过赞美菖蒲的生命力、品质和品格,彰显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同时也寓含着对人们执着于物质追求、迷失自我本性的劝诫和警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末年,陈宓写下了一首名为《谢无碍菖蒲》的诗篇。这时期正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刚从一场战乱中幸存下来,又被任命为新的官员,百感交集。他虽身处繁华的都市生活,内心却渴求宁静、远离纷扰。这一时期,南宋晚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首诗里,陈宓以水中的菖蒲来比喻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他以独特的手法将菖蒲的高洁品质展露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坚守信仰的决心。诗人以此向世人展示,即使时局艰难,也要保持心中的道义和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