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标题包含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约生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卒于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前后。 吴文英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从事过幕僚、县...查看更多
河小妮
去完善

译文
人们已经离开了西楼,只有大雁消失在了远方。如同梦境般地回忆起了在扬州的分别时刻。云雾稀疏,星辰闪亮,楚山的黎明渐渐到来。聆听着鸟儿的啼鸣,站立在河桥上,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完。 秋雨之外,蟋蟀的叫声早早响起。它们编织出无数寒冷的白霜,带来了秋天的信息。这个信息萧娘还没有了解。向着长安的方向,对着一盏孤寂的灯光,有多少人已经衰老。
河小妮
去完善
释义
1. 去:离开;离去 2. 西楼:古代诗文中常指女子的居所或卧房 3. 雁杳:形容音信渺茫,难以寻觅 4. 叙别:分别时互相倾诉离情别绪 5. 梦:动词,做梦 6. 扬州:中国历史上的名城,此处借指美好之地或繁华之地 7. 一觉:醒来 8. 云澹:天空中的云朵飘散稀疏 9. 星疏:星星闪烁稀疏 10. 楚山:泛指楚地的山 11. 啼乌:乌鸦啼鸣 12. 河桥:河上的桥梁 13. 话未了:说话还没有结束 14. 外:在...之外 15. 蛩声:蟋蟀的鸣叫声 16. 早:时间早 17. 细织就:仔细地编织出来 18. 霜丝:比喻白发 19. 与:给 20. 萧娘:年轻女子 21. 未知道:还不知道 22. 向:朝着 23. 长安:古时的京城,这里可指代任何都城 24. 对:面对 25. 秋灯:秋天的灯火
河小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表达的是离别之情和岁月流逝的感慨。首句“人去西楼雁杳”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雁群已经离去,象征着分离的无尽凄凉。接下来通过“梦、扬州一觉”描述了一个梦境般的场景,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迷茫。 “云澹星疏楚山晓”展现了清晨的自然风光,而“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则进一步表现了主人公在别离之际的心情。乌鸟的啼鸣声与主人公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流露出对离去的无奈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下阕“雨外蛩声早”,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蟋蟀的叫声暗示着时光的流逝。“细织就、霜丝多少”则是借喻白发增多来表达岁月的沧桑。最后的“说与萧娘未知道”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富有诗意的笔触将离愁、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河小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公元125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吴文英生活坎坷,一生未仕,以布衣终老。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杭州结识了南宋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周密,成为他的门客。在他们的交往中,吴文英的词作得到了周密的赏识,并开始流传于世。 在南宋末年,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金国入侵,南宋朝廷昏庸无能,民生疾苦。然而,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仍保持着繁华的景象。这种繁华与民间的苦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许多文人墨客深感忧虑。吴文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河小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