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芙蓉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凭阑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青春的花朵与时光不同步。它姗姗来迟,分外凄凉。艳丽的妆容在清澈的水面照映出最美好的样子。微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
回忆起过去的往事,向长眉询问缘由。月光下,神仙的梦境已经醒来。倚靠栏杆的人们只觉得秋天变得丰满。花儿因忧虑而憔悴,人们却无从知晓。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春:指春天。
2. 花姊:这里指其他花卉。
3. 凄凉:孤独冷清。
4. 艳妆:华丽的妆容。
5. 临水:靠近水面。
6. 绣漪:水中荡漾的涟漪。
7. 旧事:过去的事情。
8. 长眉:形容美女的长眉。
9. 仙梦:美好的梦境。
10. 凭阑:倚靠栏杆。
11. 秋肥:秋天的丰满。
12. 花愁:花儿哀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醉桃源·芙蓉”为题,描绘了芙蓉花的美丽与寂寞。在词中,词人以花为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下面是我对此词的赏析:
首句“青春花姊不同时”,点明了芙蓉花的特点,即它的花期比其他花儿要晚一些,因此被称为“花姊不同时”。这一句既写出了芙蓉花的特性,也为后面的描绘铺垫了情感基调。
接下来的一句“凄凉生较迟”,则是对芙蓉花的一种惋惜。因为它的花期较晚,所以在其他花儿凋谢之后,它才绽放,给人一种孤独、凄凉的感觉。这里,词人将芙蓉花的命运与自己的人生经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紧接着的两句“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则是描绘了芙蓉花的美丽姿态。在水边的芙蓉花,被风吹动的样子就像水面上的波纹一样美丽,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这里,词人通过描绘芙蓉花的美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下片的前两句“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则是对往事的回忆。在这里,词人以长眉仙子作为比喻,表达了对自己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里的“月明仙梦回”,寓意着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一句“凭阑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则是对整个画面的总结。在这里,词人以凭阑人的视角,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及人们对花的忧愁无知的情景。这里的花愁,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慨,也是对人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在整个词中,词人以花为喻,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醉桃源·芙蓉》是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宋理宗淳祐末年(公元1249年)至宝祐年间(公元1253年-1258年),此时正值南宋后期,国势衰微,金兵南侵,战乱频仍。
在这个时期,吴文英以他的才情和敏锐的观察力,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苦痛和矛盾。他曾宦游苏、杭、越等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但也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这段人生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醉桃源·芙蓉》中,吴文英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他用“妆楼颙望,误蜀山围翠”来形容当时的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现实中的困境。这首词充分展示了吴文英词作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内涵。

去完善